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扫描7处手工艺原生态生态之地 > 阿里三围

西藏边贸:在“诺桑王子”故乡 呵护“致富树”

时间:2010-10-29 | 来源:《西藏日报》 | 作者:达次

  普兰县城孔雀河边的残壁还在一遍遍缅怀昔日的古老传说,仙女引超拉姆的裙裾不知曾在多少人梦中翩然飞舞,诺桑王子历尽千险、最终寻回真爱的勇敢精神仍然激励着众多多情男女,然而事实上,边贸让普兰人将诺桑王子的经商基因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尼泊尔木碗在边贸口岸内销量甚好。图为商人们正在洽谈生意。记者 蒋盖 摄

尼泊尔木碗在边贸口岸内销量甚好。图为商人们正在洽谈生意。 记者 蒋盖 摄

普兰细德优质白糌粑远销尼泊尔等地。记者 蒋盖 摄

普兰细德优质白糌粑远销尼泊尔等地。 记者 蒋盖 摄

  据记载,普兰民间边境贸易已有500年的历史。2004年,国家专门投资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普兰边贸市场”,边境小额贸易更为活跃,来普经商的印、尼商人逐年增多。青稞、酥油、白酒、羊毛、山羊绒、服装、手表、木碗、藏红花、咖啡、化妆品、法国香水等各种商品共同构筑了普兰边贸的兴旺与繁荣,今天的普兰另有一番盛景。

亘古不变的古老传说

  在普兰县城孔雀河边上的陡崖上,是被称为悬空寺的贡普寺,其上斜挂数条经幡迎风飞舞,传说中这就是仙女引超拉姆飞往天庭的地方。引超拉姆是八大藏戏之一《诺桑王子》的主人公诺桑王子的王妃,被一位渔夫俘获后献给了诺桑王子,由于两人特别恩爱,引起了其他后妃的忌妒,在支开诺桑王子的间隙当中,后妃们与巫师发动进攻,使引超拉姆被迫飞向天庭。等到诺桑王子凯旋,发现人去楼空,便披星戴月,历尽千难万险,最终找回引超拉姆。

  每逢拉萨雪顿节,上演到王子、仙女携手归家之际,很多上了岁数的老人们便在晶莹的泪珠当中,双手合什,喃喃自语,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除了仙女的美丽、王子的坚韧留下很深的印象外,大概王子做生意的高超本事是非常令人心仪的,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至的时代。

  如同那曲、昌都等地喜欢把格萨尔王认定为自己的同乡一样,普兰人也以诺桑王子的同乡而自豪。孔雀河沿岸有许多诺桑王子的遗址——有一个村庄的人们甚至自称是那位渔夫的后代。

  传说、故事太多,令人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然而在事实上,边贸却让普兰人将诺桑王子的经商基因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南部的普兰县,紧邻印度、尼泊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普兰自古成为西藏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每年夏、冬季,印度、尼泊尔等地商人在普兰“国际市场”逗留做生意,更使得普兰具备“国际性”色彩。

  沿孔雀河而下20余公里,协尔瓦村隔河与尼泊尔相望。每年夏季,尼泊尔商人拉着商品从这里入境,在普兰逗留并做生意,冬季前,再将收购的羊毛和羊等运回尼泊尔。我们采访时,看到不少尼泊尔商人和背夫赶着毛驴驮着木材缓缓而来。尼泊尔背夫有男有女,背送一趟的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人民币不等,这对于收入微薄的尼泊尔边民来说已相当丰厚,所以,尼泊尔与中国相邻边境地区的边民都愿意到中国来打工。

  据记载,普兰民间边境贸易已有500年的历史。1992年普兰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沿边开放口岸,并相继设立了海关、动检、边检等边贸服务管理机构,协尔瓦、塔尔钦等地也相继成为较为稳定的边民互市贸易点。协尔瓦木材市场目前也已形成规模,木材年交易额在20万至30万元之间,协尔瓦木材市场的贸易活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劳务收入,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

  近年来,普兰按照“开放四不限”、“五不论”和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有力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从2002年开始,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了普兰口岸3年的边贸免税优惠政策,普兰县也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3届边境贸易物资交流会,使边贸额逐步快速稳定增长。

  “国际市场”是普兰县边贸的又一个贸易点。但是,“国际市场”同我国的其他国际市场相比,很有可能令人失望——它绝对是最简陋的“国际市场”。在这块原先是耕地的二、三十亩地上盖有170多间土屋,多数土屋只有墙没有顶,上面蒙着白色或者蓝色的雨布,是租用者自己“盖”的屋顶。近年来,普兰县对口岸市场进行了整修,又盖了四排土坯房和两排水泥房,虽说所收房租很少,但在部分手头拮据、资本很小的印度、尼泊尔商人那里就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天价房屋”,普兰县商务局局长旦增说,这两年随着边贸经济的迅猛发展,腰包渐鼓的印度、尼泊尔商人也纷纷要求搬进水泥房。但是,仍有部分印、尼商人愿租用塑料布、帆布盖在屋顶的低矮土房。有的一户一间,有的一户两三间。土坯房商店门口没有任何标志,只在门上写着主人的名字和家庭住址。这些人吃、住、做买卖、谈生意都在家里。

  尼商嘎玛旦杰是早已搬进水泥房的富商之一。他的家族在普兰县经商有500多年的历史。嘎玛旦杰流利的汉语、藏语及完全中国化的打扮,令人感觉像是遇到了拉萨某个商人一样,他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但让中国人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也让唇齿相依的尼泊尔获益匪浅,我们非常喜爱中国。”

令人欣喜的发展前景

  为进一步扩大普兰口岸边境贸易的增长率,改善投资环境,2004年国家专门投资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普兰边贸市场”,所有印、尼商户都迁了进去,边境小额贸易变得更为活跃,来普经商的印、尼商人逐年增多。

  现在,在普兰口岸,我国出口印度、尼泊尔的商品主要有青稞、酥油、食盐、白酒、羊毛、山羊绒等,进入我国的外来商品主要有手表、木碗、藏红花、红糖、咖啡、化妆品等。和大多数印度、尼泊尔商人相同,嘎玛旦杰也经营红糖、法国香水、头油、化妆品、首饰等商品。其中,“传统保留节目”——瑞士瓦斯针牌手表以及在西藏很有名的“堆颇”——木碗则被摆在显眼的地方。早年,这两种商品在西藏各地都很畅销:手腕上戴只瑞士瓦斯针牌手表,是一种身份的体现;家里摆出一个“堆颇”是最大的荣耀,甚至是家中的珍贵收藏品。“堆颇”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阿里产的木碗”,是用喜马拉雅山南麓出产的百年老松的根部雕制出来的,至今都能卖出很高的价钱。

  据普兰县商务局统计,来普兰县经商的固定印度商户有13家,注册资金31.5万元;尼泊尔商户59家,注册资金共87万余元;流动外商户165家。2004年以前,全县进出口贸易总额仅在600万元左右,到2007年,全县进口商品总额达490万元,出口额达到951.5万元。今年,虽受拉萨“3·14”事件的不利影响,但截至目前,全县进口额已达196万元,出口额达350万元。旦增说,全县边贸正以每年近30%的速度在增长。为了进一步推动边贸发展,阿里地区、普兰县正在全方位改善软、硬件环境,正在建设的普兰通县油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好转,将极大地促进普兰县边贸的发展。(记者 马志德 达次 李成业)

精心呵护“致富树”

  边多是普兰县从事边贸生意的一个普通农牧民,这几年,他把胶鞋、白酒、电子表等贩卖给尼泊尔人,又从印度、尼泊尔商人那里把藏族同胞喜欢的木碗、红糖等引进来,很快,他不但脱了贫,还盖起了“小别墅”。他说,有党的富民政策,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但是也不能光围着几亩地和几头牛羊转,还得想些其他的办法。比如,我们靠近边境的农牧民就得搞好边贸生意。

  在普兰县、聂拉木县、樟木口岸等西藏边境地区采访,处处都能看到如织的运货车流和像边多一样依靠边贸发家致富的农牧民群众。据统计,近5年来,西藏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达13亿多美元,比上个五年翻了近一番。2007年,在进出口贸易中,西藏的边境小额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4892万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3.3%,而在普兰县,边贸正以每年近30%的速度在增长。开展边贸活动正在成为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呵护好这棵“致富树”。

  西藏同印度、尼泊尔、缅甸、不丹等国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边境线,使西藏对外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吐蕃王朝曾派人自印度带回粮食、菜籽及日用品。这应当算是西藏与邻国间最早的边境贸易了。17世纪,阿里地区开始用硼砂、湖盐、羊毛等产品同邻国交换布匹、干果等日用品。20世纪50年代,亚东成为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其主要进口商品是大米、面粉、椰子油、手工艺品、日用百货等,主要出口产品是绵羊毛、麝香等土畜产品。 

  然而,在旧西藏,边贸并没有给广大农牧民带来多大的实惠——它被极少数高官贵族、大商店和境外商业资本家所垄断,成为他们投机敛财、剥削百姓的一个工具。边贸迅猛发展并且真正造福西藏老百姓的,则是从西藏和平解放之后,特别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才开始的。当时,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藏各地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采取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大力开展同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的对外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西藏自治区关于实施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等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等,更是推动了西藏边境贸易不断发展和繁荣。

  现在,西藏对外贸易事业正在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并呈现两大特点:从以物易物到货币结算;从单一的边境陆路易货贸易扩展到远洋贸易、加工贸易、中外合资合作、转关运输等多种形式。与此同时,西藏边贸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与印度等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加深、社会经济合作关系深入加强;西藏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特别是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这些对边贸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难得的机遇,切实把边贸这块“蛋糕”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charles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