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荟萃 > 跨越60载 喜看幸福新西藏 > 最新报道-【重走进藏路】雪域高原蔬菜丰
|   西藏人权网首页   |   最新报道   |   活动介绍   |   重走进藏路   |   幸福印象   |   雪域希望   |   西藏人家   |
首页 > 专题荟萃 > 跨越60载 喜看幸福新西藏 > 最新报道

【重走进藏路】雪域高原蔬菜丰

时间:2011-06-27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作者:崔志坚

侍弄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藏族退伍军人拥军喜上眉梢。 本报记者 崔志坚摄  

  在海拔4300多米的阿里地区扎达县,比蓝天、白云、挺拔的杨树更令人陶醉的景色,是日光温室大棚里长势正旺的西红柿、黄瓜、青菜,砂甜可口的西瓜。这些与砂砾、荒山相伴的日光温室大棚始于2007年,当初只有3个大棚种植白菜、萝卜,现在已发展到64个,蔬菜品种增加到十几个。 

  见到次仁罗布冬种蔬菜夏种瓜,一年下来能挣几万元,扎达县托林镇藏族退伍军人拥军今年毫不犹豫租种了7个大棚。侍弄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西红柿,他粗略算了一下,今年收入两万元不成问题。 

  49岁的日喀则地区萨嘎县加加镇镇长巴桑潘多更看重绿色无公害理念的起步。虽然只建了13个日光温室大棚,巴桑潘多却坚持试种了13个品种,她几乎天天盯着技术员,只准施牛羊粪,不准用化肥。加加镇地处拉萨通往阿里的交通咽喉,巴桑潘多镇长特别看好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未来。 

  干肉加干菜,就是唐文敏27年前初到阿里援藏过冬时的最佳口惠了。他最深的感受就是,现在雪域高原啥蔬菜都能吃上了。据了解,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日喀则一号”解决了大白菜先期抽苔问题后,大白菜才在西藏有了大发展。 

  从阿里到日喀则,经过一个又一个县乡镇,雪域高原蔬菜丰的感受令人难忘,也令人深思。 

  孤零零的一个塑料大棚,里边青菜长得稀稀拉拉,加木村头的这一幕,并没有让噶尔县常务副县长巴桑央宗灰心。加木是个2006年建成的安居工程定居新村,从规划到建设巴桑央宗没少关注过,试着种植大棚就是实现游牧意识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尝试之一。 

  巴桑央宗在用心丈量着蔬菜与藏族同胞的未来:从满足越来越多的到阿里游客的需求说,蔬菜必将成为牧民生产的内容之一;从藏族同胞生活生产文明需求说,蔬菜也会给饮食等藏族特色增添新的生命。 

  一个蔬菜产业公司、一个示范园、一个协会、25个标准化基地,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在山东省济南市对口支援下,1998年至今,从无到有,发展成为西藏自治区最大的高原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仅一年来,这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就培育了十几个果蔬新品种,已经能够生产60多个高原品种。 

  蔬菜既受自然条件制约,又受到交通环境的影响。雪域高原蔬菜丰,还需要科学持续的外援。昨天早上至今晚,从阿里到日喀则,千余公里一路行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蔬菜上了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的餐桌,也期待着并不简单的吃菜,成为藏族同胞最普通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