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藏飘族的梦想与现实 > 相关

在最高处过藏漂生活

时间:2011-07-13 | 来源:华西都市报 | 作者:

  大假来了,我们又开始

  漂呀漂……发现惊奇,发现我们内心的香巴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西藏。与登山家有所不同的是,这些来西藏的人们不是为登山,而仅仅是看山。他们从远方来,在这里寻求心中曾经有过的远方。何谓“藏漂”?就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某一天来到西藏之后被深深诱惑而决定留下来的人们,浪迹于西藏天地间、拉萨市井街头,只为寻找自己理想中的“香格里拉”,寻求心中曾经有过的远方。

  龙安志,美国人,1992年进入西藏旅游,从此有了西藏情结。2006年他在拉萨开了一家酒店,取名“香巴拉之屋”。“那时候我是来旅游的,我没想会再来西藏而且想住下来。但是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这个地方的开阔自然。”每天清晨,龙安志在他居住的屋顶上煨桑,祈祷神灵的保佑,然后才开始他一天的工作。几年来,龙安志在西藏和青海、云南的藏区寻找香巴拉,虽然路途艰辛而遥远,但是他却有了飞翔的感觉。龙安志说:“2002年,有一天我跟艾敬———一个很有名的歌手、我的朋友,聊香格里拉在哪里。”艾敬说:“其实中国应该还有很多地方你不知道,香格里拉,西部啊,云南啊,西藏啊……你决定这样去做了吗?”突然就出

  来一个想法:我们要拍一个电影,或者说一个纪录片电影———寻找香格里拉,就一个话题:香格里拉在哪里?就问这个问题,才去找。我就到拉萨来,但是当时没想到拍香格里拉会改变我整个的生活。”“其实你在你家里,在北京,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梦到香巴拉。很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打坐、静下来的目标不是到寺庙里呆一辈子,而是要把这些平静的思想带出去,发挥在你每天烦恼的生活中,把生活变得不烦恼,其实这就是香巴拉。”

  于彤是北京女孩儿,自幼喜欢画画,高中毕业2005年来到拉萨,在这里认识了很多逗留在此的“藏漂”,于是成为“藏漂”一族。“有些特别纯朴的藏民经常会没有语言交流,但是会有特淳朴的那种东西,经常让我感动得哭得稀里哗啦。”现在,于彤为一家青年旅馆画装饰画。每天,她都会在拉萨城的各个角落静静地写生,她画八廓街、画寺庙、画拉萨的大街小巷和人群。“在拉萨做音乐也好、写东西也好、画画儿也好,这个只是一个形式,重要的是人本身在这儿感受到一些———对人,对你自己的影响之后,会通过你擅长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在拉萨你看街上,牧区来的也好,还是……都很鲜艳,天空特别蓝,白白的房子,黑色的窗户,厚厚的那种感觉特手工,很淳朴的东西。”

  蒋勇,宁夏人,2000年因为内心的需求来到拉萨至今。“当时刚好是我结婚,婚假加起来,来了两个月,自己开车。从那以后就基本每年都来。当时是秋天,我到布达拉对面,就是药王山上面,看到山脚下杨树已经一片金黄,那片金黄在蓝天的衬托下非常耀眼。然后,往里头稍微走了十米的时候,城市的喧哗全部消失,就听见树的低语声,像歌唱一样……我说,真舒服!然后就这样走进去。”蒋勇在拉萨已经生活了7年,7年的时间足以让他成为一个老拉萨人。每天走在八廓街上的人流中,空气里飘荡的是藏香的味道,这一切都让他那么熟悉,使他每天的生活和缓而平静。

  2003年,蒋勇与拉萨十余位画家在八廓街东北角的二层小楼上成立了“更堆群陪”画廊,这里成为他们工作、娱乐的地方。很多外来的同行也在这儿举办讲座和交流。收藏家们也将目光投在了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西藏画家身上。

  达娃是我很佩服的一个土家族姑娘,在四川外语学院学日语专业,2002年大学还没毕业就来到拉萨,然后决定留下来做日语导游;达娃还是格桑花西部助学的义工(没有任何报酬),一直负责西藏地区的工作,联系贫困孩子,做家访,积极发动捐助……这些在我看来非常值得敬佩的事,达娃却认为很平常,她说这些都是小事情,没什么值得说的。旅游旺季,达娃就做导游挣钱,业余时间做一些格桑花助学的工作。到了淡季,她就四处游荡,一会儿云南,一会儿尼泊尔,反正是呆不住。善良的达娃有时候还会去德吉孤儿院看望那些可怜的孩子,给他们带去一些小礼物。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