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荟萃 > 千年古道云深处 马踏茶香入梦来
首页 > 专题荟萃 > 千年古道云深处 马踏茶香入梦来
  在我国神秘的西南地区,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盘旋着一条被原始森林和现代化柏油马路覆盖的千年古道,它无声地讲述了千百年来茶叶入藏的故事,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路程最远的文化传播要道——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不但贯穿了滇、川、藏“大三角”地带,其触角还深入到了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东南亚的另外一些国家。它既是一条把滇、川等地的茶叶输往西藏和其他地区的通道,也是东西方互接的“脐带”,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还是推动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茶马古道起源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历史发展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
川藏古茶道形成过程

  从明朝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明朝则在雅州、碉门设置茶马司、每年数百万斤茶叶输往康区转至鸟思藏,从而使茶道从康区延伸至西藏。而鸟思藏贡使的往来,又促进了茶道的畅通。于是由茶叶贸易开拓的川藏茶道同时成为官道,而取代了青藏道的地位。康定在元时尚是一片荒凉原野,关外各地及西藏等处商人运土产至此交换茶叶布匹,只得塔帐篷竖锅桩,权作住宿之处,明代才形成一个村落。随着藏汉贸易南移,逐渐发展成为边茶贸易中心。总之,川茶输藏是促进川藏交通开拓和川藏高原市镇兴起的重要因素。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条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茶马古道的千年历史变迁

  从唐以来的“茶马互市”以及发展到后来的“茶土交流”都把内地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联系起来,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始于唐代的边茶业在客观上成为藏汉民族团结交往的重要纽带,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雅安、名山、荥经、天全、泸定等地到藏汉商贸重镇康定,从康定又分南北两线到青海玉树、昌都,经西藏芒康、察丫、江达等地,直至拉萨,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
保存最完好的茶马古道——糖房村庄

  传说中的糖房村土地贫瘠,除了石头与几棵松子树外没有其它特产,当地老百姓生活清贫,倒是这里的大麦能熬制出鲜香甜美的麦芽糖。顺下线”既是一条官道,当时的朝庭圣旨到边疆的思普地区,要经过这一条线,又是一条商道,普洱府起程的大马帮又要从思茅到普洱,再经过顺下线,最终到达康藏。这一条“顺下线”,得益于普洱茶的清香,给沿途的村庄平添了浓重的茶文化风情,让茶的清芬浸透糖房的每一间老屋,随处可见的拴马桩、锈迹斑斑的马掌、闲置不用的马驮马鞍以及还圈养着牛羊的圈房,都能说明现在有些落寞的糖房当年的繁华。
茶马司-以茶易马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的职能,即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沿边少数民族只准与官府(茶马司)从事以茶易马交易,不准私贩,严禁商贩运茶到沿边地区去卖,甚至不准将茶籽、茶苗带到边境,凡贩私茶则予处死,或充军三千里以外,官员失察者也要治罪。立法如此严酷,目的在于通过内地茶叶来控制边区少数民族,强化他们的统治。这就是“以茶治边”的由来。但在客观上,茶马互市也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现代茶马古道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青藏线公路、川藏线公路同时建成,开辟了西藏与内地交往的全新时代,古老的茶马贸易活动变成沉睡的历史,而承担茶马贸易的道路也焕发出新的青春。1957年后,国家修通了滇藏、中乡公路,各种物资、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通过昌都运往西藏地区。彻底改变了“茶马古道”上人背畜驮的落后状况。现代的“茶马古道”己不同于以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昌都拥有藏东南、川西北、滇西北、青东南金三角经济区位优势,是滇、川、藏、青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通道,“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将为推动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茶马古道上的动人山水

  在茶马古道沿途,有着世界上最壮丽最动人的山水。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有时世界静得出奇,周围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语。那种苍凉的美、严酷的美轻易就把人带入史前时代。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冬季的雪水清碧如玉。它们从无数大山上奔泻而下,那水流漫漫涣涣,迅速汇聚成溪流,又很快流淌到无数的大江和河流中。远山显露出它们强劲而优美的山脊,它们是那么峻秀,又充满了张力。蓝蓝的山岚,使它们显得英姿勃发,十分年轻。如果说山脉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它们奔涌流动,为高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高原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茶马古道的社会经济价值

  早在唐宋以前,这条起自卫藏,经林芝、昌都并以昌都为枢纽而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并成为连接和沟通今川、滇、藏三地古代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它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从考古文化遗迹看,远在4~5千年以前,昌都就出现了像卡若遗址这样大型且时间延续极长的古人类聚落遗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连接我国西南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一幅文明文化的传播线路图。
相关链接
·茶马古道上的西藏故事
·茶马古道马帮习俗
·茶马古道失落的荣光:昌都
·中国背茶工走过历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