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西藏文物事业60年

中央累计安排近14亿元保护文物古迹促进文化传承 改善人民生活

时间:2011-06-24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杨雪梅

  据统计,目前西藏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其中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文化遗产都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正焕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中央已累计安排资金近14亿元,先后对布达拉宫、大昭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古格王国遗址等重要文物古迹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但促进了文化的传承,而且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仅“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中直接用于农民工工资的资金4058.8万元,用于购买使用传统材料的资金5791.2万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增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而对于旅游业的带动就更加明显。


  国家对于布达拉宫进行的维修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布达拉宫二期、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历时7年,总投资达到3.8亿元。2008年起,国家投入5.7亿元进行“十一五”的维修保护,创下了中央政府对西藏自治区文物维修一次性投入最多、维修点最多的纪录。


  西藏文博单位收藏有大量古籍文献。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将古籍文献作为重要文物加强保护管理。以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西藏博物馆为例,3个机构共收藏有4万余部古籍文献,其中34部已列入国家珍贵古籍目录。布达拉宫目前已完成2万余部典籍的整理编目,对缺损册页进行了修补。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家就设立专门机构,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格萨尔王传》的抢救与整理。目前,西藏自治区的学术机构已先后寻访到57位民间说唱艺人,并对其中15位说唱的《格萨尔王传》录音超过5000小时。目前,西藏自治区共有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22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7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过去5年,中国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人民币,专项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在布达拉宫一期维修工程、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中,全国的援助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北京、河南、河北、陕西、浙江、四川等省市的文博人员,分别承担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和维修工作。


  西藏的文物保护成果引起世界的关注。这些年西藏自治区文物部门赴日本、阿根廷、意大利、韩国、加拿大、比利时、美国、德国进行文物展览,特别是2006年在德国柏林以及2009年在日本东京等5个城市举办的中国西藏文物展,引起热烈反响,很好地展示了我国政府保护西藏传统文化取得的重大成就。

责任编辑:小影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