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玫瑰丹巴 独享人间 > 旅游线路推荐

红军文化滋养“中国最美乡村”

时间:2011-09-16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作者:

  6月19日,“重走长征路”第二线采访团走进甘孜州丹巴县。距县城8公里的聂呷乡,曾是第一支藏族红军武装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部所在地,如今,那里或星罗棋布、或散落山间的藏族民居,成了驴友、摄影爱好者眼中“中国最美的乡村”。

  “红军在长征中曾两次到丹巴,前后驻留时间近一年,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丹巴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建光说,在红军帮助下,丹巴藏民独立师建立。

  土登是丹巴藏民独立师首任师长马骏的外孙。沿着崎岖的山路,土登带记者来到喀卡二村。树木掩映中的一幢土质建筑,便是当年独立师师部所在地。“丹巴县将对独立师师部、红五团政治部等红军遗址进行保护性修复,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张建光说。

  此前藏在深闺的丹巴红军文化,如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熟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旅游的发展。

  记者在藏家乐 “甲居三姐妹”采访时,恰逢来自法国、西班牙的游客。法国游客布鲁诺说:“这里的风景优美,人很热情,我会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据“西部探险”旅行社导游朱恩岱介绍,甲居藏寨成了其组团旅游的“经典路线”。

  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掀开面纱。“甲居三姐妹”的老大桂花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者。2000年,她开办第一家藏家乐,接待一些徒步和摄影爱好者。2005年,甲居藏寨被《中国国家地理(微博)》评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游客激增。

  当年底,桂花贷款新建的藏家乐开张,新旧两个民居接待量可达五六十人,年收入20万元,还搞起了10多家加盟店。目前,甲居一村54户村民中,就有近50户办起家庭旅馆。

  旅游业成为该县强力推进的四大产业之一。丹巴县县长刘宾介绍,4条途经丹巴的公路均已动工修建,包括一条取道小金、卧龙直达成都的最短通道。“如果顺利,明年成都到丹巴4小时可达,比现在至少节约一个半小时。”

  【点击历史】

  6月20日,记者在炉霍县博物馆红军厅,看到了朱德总司令对进驻红军的“四项规定”。

  1936年3月5日,在刘伯承和程世才率领下,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38军88师进驻炉霍,朱德、李先念等也先后率红军部队抵达,4万多名红军将士在此休整达半年之久。

  朱德总司令对进驻红军作了四项规定:一是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二是爱护藏胞的一草一木;三是不经允许不准住进藏胞的房子;四是看管并喂养好藏胞家中的牛羊。红军和当地群众建立了鱼水情深的融洽关系。在当地藏族群众帮助下,红军识别了17种野菜。

  【记者手记】

  在高原感受交通建设和环境治理

  “重走长征路”采访团进入甘孜州后,从泸定县、丹巴县到炉霍县,无论是河谷还是高原,在多变的地形中,总能看到热火朝天的修路场景。天堑变通途,高原明珠向外界展示出它的美丽多姿。

  高原小城,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当地居民幸福生活的场景,成为游客镜头中动人的画面。对藏区新风貌,当地人最有发言权。就职于丹巴县城管执法大队的土登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县城200多米的步行街安装了15个果皮箱,全天安排人员打扫,垃圾进箱成了大家的好习惯。

  藏区的发展,带来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桂花是家中老大,另有两个妹妹。当年她在成都读中专,是村里人羡慕的佼佼者。令村民不解的是,她居然放弃工作,回到村中开藏家乐。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她的藏家乐越做越大,还带动了村民从事旅游业。

  桂花将 “甲居三姐妹”注册商标,有村民提出加盟。桂花要求简单,不能随便涨价,不能降低服务标准。她说:“要让游客感受到,这里景美人更美。”

责任编辑:一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