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12月 > 西藏2011民生亮点:在“告别”中进步

告别饮水难——水变清亮,心变敞亮

甘露润泽惠民生

时间:2011-12-28 | 来源:西藏日报 | 作者:涂显锋

  2000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国妇联提出“举全国妇女之力,建西部美好家园”的号召,帮助西部贫困干旱地区妇女和群众解决饮水困难,承办了“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并于2001年在我国西部开始实施。


  自2001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的 “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收到了显著成效,改善了偏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生产条件,解放了妇女劳动力,增加了家庭收入,也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赢得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为帮助自治区偏远贫困地区群众解决饮用水困难,自2001年起,西藏自治区积极主动争取“母亲水窖”项目落户自治区,先后争取专项资金1465万元,其中全国妇女发展基会专项资金615万元,区水利厅配套资金850万元。十年来,先后在自治区的68县(市)、94乡(镇)、村实施了“母亲水窖”项目,新建管道引水工程46处,太阳能保暖井32眼、太阳能光电井3眼,手压井545眼,大口井19眼,解决了5万多人、86万头(只、匹)牲畜的饮水困难。


  和甘肃、陕西等地的绝对缺水不一样,西藏的水资源理论上很丰富,但是其中一部分水质不达标,饮用这些不达标的水将引起很多地方病。在质量达标的水源里,又有一部分水源点离农牧民聚居区较远,如果没有配套设备,取水用水很困难。


  措美县乃西乡定巴村,在实施“母亲水窖”项目以前,如果不想喝村前泥沟里的水,妇女和孩子就要到山上水源取水,一来一回要一个多小时,每次取水量非常有限,山路坡度很大,地面崎岖不平,行走非常费力。水窖建成后,每户农家门口都有一个取水台,安置着一个水龙头。这些水都是从山上水源点引下来,经过过滤,进入蓄水池,再通到村民家中的。村民格桑卓嘎说,“水窖没建成以前,要么是从泥沟里取水,要么是走山路取水,很不方便。牲畜在上游水里打滚,人在下游喝水的情况很常见。因为人畜共饮,村民经常患一些肠道疾病,妇女经常患妇科病。现在通了水,很干净、很方便,我们都很高兴。”现在定巴村的群众和牲畜都喝上了经过过滤的山泉水。


  水资源匮乏不仅威胁到缺水地区群众的生存安全,而且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群众“因水苦、因水穷”的现象十分普遍。水窖建成后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加查县冷达乡洛村原妇代会主任尼尼说:“以前背水远,路又不好,儿媳妇不放心我带着孩子去背水。现在用上了自来水,儿媳妇放心地和儿子一起去挖虫草,两个月下来可以为家里增加20000多元的收入。”


  几个项目村自水窖项目实施后,大部分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人数是往年的3-4倍,按平均每户增加1个劳动力、增加两个月的外出务工日、每个务工日50元计算,全年每户可增加3000元左右。


  洛扎县生格乡古局村4组,以前村民饮用的是沟渠水、“望天水”,水质很差,经常引发各种肠道疾病。实施“母亲水窖”项目后,村民用上了清澈、干净的“母亲水”。据了解,村民每年每户平均节省的医药费开支就有上百元,更主要的是疾病少了,身体健康了。


  同时,在实施“母亲水窖”项目的过程中,基层妇联还积极联合卫生部门,对村民进行用水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培训,极大地增强了项目地农牧民特别是妇女的卫生健康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农村贫困地区人口质量的提高。现在的古局村4组,绿树成阴,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村主任风趣地说:“现在我们老百姓喝的是矿泉水,住的是别墅。”一位小姑娘高兴地说:“有了‘母亲水窖’,我们可以洗澡了,可以打扮了,可以漂漂亮亮地上街了。”一位受益的妇女群众拉着我们的手,高兴的说:“以前缺水,夏天都很少洗澡,衣服穿脏了都没有办法洗,妇联给我们建了‘母亲水窖’后,如今经常洗澡、天天穿干净衣服,今天的生活真美好!”

责任编辑:达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