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12月 > 失落的古道——茶马古道 > 相关

从茶马古道走出的现代邮政

时间:2011-12-13 | 来源:《西藏日报》 | 作者:涂显锋 米玛 温凯

  “兴旺发达,一日千里;欣欣向荣,万紫千红。”70多岁的昌都地区邮政局退休老干部洛格这样形容今天的昌都邮政事业。

  1951年4月16日,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和川西邮电管理局根据中央关于“解决西藏人民、入藏人员用邮问题”的指示,在昌都中心坝柳园子建立了川西邮电管理局昌都邮政局,这是西藏大地上第一个人民邮电机构。60年来,昌都邮政事业从最初的人背马驮到如今邮路通达、业务全面、传送快捷,发展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邮政事业的发展见证着、也推动着昌都经济社会的发展。

  昌都邮政事业的发展,最值得关注的是邮路的变迁。解放初期,整个西藏都没有通公路,昌都的邮递员总是一个人背着邮包,骑马或步行上千公里,翻山越岭传送信件。人们常把信使比作鸿雁,那么当时的邮递员就是名副其实的“孤鸿”。

  据洛格回忆,1959年以前,以昌都为中心的邮路主要有四条,昌都——太昭(今工布江达县境内),昌都——德格,昌都——盐井,昌都——察隅。其中前三条邮路就是走的茶马古道,邮递员在路上偶尔会遇上马帮,可以跟马帮搭伴行走。“那时候没有公路,邮递员必须一个人带着邮包骑马或步行送信,翻山越岭,非常艰苦。”洛格向我们讲述了当时最远最苦的邮路:昌都——太昭有1600公里,要翻越大小几十座山,往返需要35天,沿途设18个驿站,其中类乌齐宾达站到洛隆瓦科站之间有6座5000米以上的高山,邮递员必须在一天之内走完这段路,否则就可能被冻死在雪山上。

  60年过去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昌都地区的邮路也变得四通八达。截至2009年,全地区总共有自办汽车邮路干线6条,总长度2288公里,其中一级邮路2条786公里,二级邮路4条1502公里。共有乡邮邮路604条,总长度为22122.73公里,其中汽车邮路82条5165.5公里,自行车邮路89条2222公里,马步班邮路433条14735.23公里。目前每年投入乡邮建设的资金超过500万元。

  伴随邮路的变迁,昌都地区邮运方式也得以不断改进。60年以来,昌都地区邮政局多次更新邮路汽车,从最早的两台苏联嘎式吉普到如今的集装箱邮运汽车,大幅提高了邮运速度。昌都第一批邮政驾驶员之一,曾任昌都邮车站站长的洛松扎西讲述了昌都邮车的发展历程:上世纪60年代,昌都地区邮政局只有2台苏联嘎式吉普;70年代初有了几台苏联吉尔卡车,但全是旧车,司机们自己开自己修;75年有了解放卡车,但是每年只能更新一两台;90年以后开始有了东风卡车,如今,昌都邮政系统拥有除机关办公车辆以外的各种大小服务车辆50多台,发往地区外的邮车由原来的一周一班增加到每天一班;到地区各县的邮车由原来的一个月一班增加到每周二至四班。目前,昌都地区邮政局正积极与有关航空公司协商,争取尽快开展航空快递业务。

  60年来,经过几代绿衣使者的艰苦创业,开拓奉献,昌都地区邮电事业快速发展,通信网络四通八达,通信能力成倍增长,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昌都地区邮政局从建局初期几间简陋的平房、3名职工、单一的信函业务发展到如今成为一家拥有一个地区局、十个县邮政局、十一个乡邮中心网点,职工队伍壮大到300余名(含乡邮员),囊括函、包、汇、发、储蓄、集邮、机要通信、速递物流、代办等业务全面的现代化邮政企业。2010年,该局预计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700万元,是1998年邮政电信分家时的五倍之多。

  展望未来,昌都地区邮政局局长梁龙华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保障与监督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传统邮政业向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转变。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为昌都经济腾飞和人民群众通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责任编辑:一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