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12月 > 失落的古道——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

时间:2011-12-13 | 来源:四川社科院 | 作者:任新建

   在我国各民族生活中,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而将茶作为“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但藏族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区,素不产茶。为了将川、滇的茶叶运入藏区,同时将藏区的土特产输入祖国内地,于是,一条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在藏汉民族商贩、背伕、驮隊、马帮劈荆斩棘下,被开辟出来。它像一条条绿色的飄带,横亘于青藏高原与川、滇之间,蜿蜒曲折于世界屋脊之上。穿过祟山峻岭、峽江长河,越过皑皑雪原、茫茫草地,像一条剪不断的纽带,把内地与藏区相连接;似一座跨越时空的金桥,把汉藏民族的兄弟情谊传送。由于唐代以来这种贸易关系主要是以内地之茶与藏区之马进行交换的形式进行,故历史上称之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伴随这一贸易而开通的商道,因而被称为“茶马古道”。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川、滇、青、藏四区,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川藏道是开通时间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也最大的大道。

   一、川藏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

   (一)、汉代的茶马古道─“南丝路”的一段

   四川古称“天府”,是中国茶的原产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已将茶作为商品进行贸易。当时,蜀郡的商人们常以本地特产与大渡河外的牦(旄)牛夷邛、莋等部交换牦牛、莋马等物。茶作为蜀之特产应也在交换物之中。这一时期进行商贸交换的道路古称“牦(旄)牛道”,它可算是最早的“茶马古道”。其路线是:由成都、临邛(邛崍)出发、经雅安、严道(荣经),逾大相岭,经旄牛县(汉源),过飞越岭、化林坪至沈村(即莋都,为西汉沈黎郡郡治地),渡大渡河,经磨西,至木雅草原(今康定县新都桥、塔工一带)的旄牛王部中心。邛崃由于是当时蜀郡的商贸中心和茶、铜铁器的主要产地,故成为汉代茶马古道的起点。

   这条最早的茶马古道,实际上即 “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段(成都至旄牛的一段),只不过“南丝路”由成都、邛崃至旄牛县后,不是向西进入康、泸地区,而是转向南,进入邛部(西昌地区),然后进入云南,再通往印缅。

   (二)、唐宋时的茶马古道

   唐代,伴随文成、金城公主下嫁而兴起的唐蕃政治、经济、文化大交流,使吐蕃出现“渐慕华风”的社会风气。唐人饮茶之习也被传入吐蕃,逐渐成为社会风习。

   宋时,中央政府正式与藏区建立起了“以茶易马”的互市制度,随着茶马贸易的加強,茶马古道亦随之有了较大的展拓。这一时期的茶马大道主要为“青藏道”,即通常所说的“唐蕃古道”。唐蕃古道在前期主要是一条政治交往之路,后期则成为汉藏贸易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通道。这条道路东起关中地区,经过青海,从四川西北角的邓玛(原邓柯县),过金沙江,经昌都地区、那曲地区至拉萨(逻些)。这一时期虽在四川的黎(汉源)、雅(雅安)亦设立茶马互市口岸,专门供应康区茶叶。但由于当时所易之马主要产自青海一带,故大量的川茶是从川西的邛崃、名山、雅安和乐山等地经成都、灌县(都江堰)、松州(松潘),过甘南,输入青海东南部,然后分运至西藏、青海各地。这条茶道一直延续至今,经由这路输往藏区的川茶被称为“西路茶”。

   (三)、明清时的茶马古道

   元代,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为发展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交通,元政府在藏区大兴驿站,于朵甘思境内建立19处驿站,从而使四川西部与西藏间的茶马大道大大延伸。明朝特别重视茶在安定藏区、促进国家统一中的作用,政府制定了关于藏区用茶的生产、销售、贩运、税收、价格,质量、监察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 抑制茶商投机倒把。开辟了自碉门(天全)经昂州(岩州,今泸定岚安镇)逾大渡河至长河西(康定)的“碉门路”茶道,并于岩州(岚安)设卫,驻军以保护茶道畅通。成化六年(1476),规定乌思藏、朵甘思各部朝贡必须从“四川路”来京。于是,四川不仅是边茶的主要生产地,而且成为了“茶马互市”的最主要贸易区。

   明代川藏茶道分为“南路”(黎碉道)和“西路”(松茂道)两条。

   “南路”茶道中,由邛崃、雅州至打箭炉段又分为两路:一路由雅安经荣经,逾大相岭至黎州,经泸定沈村、磨西,越雅加埂至打箭炉,因其是自秦汉以来就已存在的大道,故名为“大路”;另一条是自雅安经天全两河口,溯昂州河,越马鞍山(二郎山),经岩州,过大渡河,至烹坝,到打箭炉。因系山间小道,故又称为“小路”。由这两条路上运输的茶,分别被称为“大路茶”与“小路茶”。

   自打箭炉至西藏的茶道路线是:打箭炉北行,经道孚、章古(炉霍)、甘孜,由中扎科、浪多、柯洛洞、林葱(原邓柯县)至卡松渡过金沙江,经纳夺、江达至昌都。然后经类乌齐、三十九族地区(丁青、巴青、索县等地),至拉萨。由于这条路所经大部分地区为草原,适合大群驮隊行住,故自明至清,一直是川藏茶商驮隊喜走之路。

   “西路”茶道:由灌县沿岷江上行,过茂县、松潘、若尔盖经甘南至河州、岷州,转输入青海。

   清代,四川在治藏中的作用大大提高,四川与西藏关系的密切,进一步推动了川藏“茶马贸易”。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打箭炉(康定)设立茶关。之后,又于大渡河上建泸定桥,开辟直达打箭炉的“瓦斯沟路”。原由碉门(天全)经两河口、昂州河、岚安、烹坝、扩箭炉的茶道,改为天全-两路口-门坎山-马鞍山-沪定桥-打箭炉一线。岚安口岸由此衰败。打箭炉成为川茶输藏的集散地和川藏大道的交通枢纽。清代打箭炉至昌都的南、北两条茶马大道是:

   南路大道:由打箭炉经里塘、巴塘、江卡(芒康)、察雅至昌都。由于这条路主要供驻藏官兵和输藏粮饷来往使用,故习惯上称之为“川藏官道”。但实际上此道也经常是茶商驮队行经之路;

   北路大道:由打箭炉经道孚、甘孜、德格、江达至昌都。此道原为明代川藏茶马古道的大道,是运茶驮队主要行经的道路,故习惯上被称为“川藏商道”。

   两道汇合于昌都后,由昌都起又分为“草地路”和“硕达洛松大道”两路,至拉萨汇合。

   二、茶马古道的现代功能

   1、茶马古道是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

   川藏茶马古道上有两千年的历史积淀。这条古道上星罗棋布的古镇、保存着众多的历史建筑遗迹,淹没在历史岁月中的茶市旧貌,依稀可辨的驮隊遗踪,能让人浮想联翩,追寻那千年的史迹;这条古道所穿越的“民族走廊”地区,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多元文化在此形成的绚烂多姿,这条古道上还大量的掌故与传说,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引人入胜,可开发为颇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

   2、茶马古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可以开发为一系列旅游产品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伴随这一古道诞生的茶文化、汉藏商贸文化就值得深入发掘。开发为特色旅游产品;邛崃作为茶马古道的起点和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可借助茶马古道打造“中国茶的故乡”,“茶马古镇”等品牌。

   3、茶马古道是促进川滇藏旅游联动的纽带

   茶马古道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它就象一座历史的丰碑,让人感受到汉藏情谊的隽永与深厚。茶马古道时间跨越二千年,空间跨越川、滇、藏、青等数千公里。任何一地想单独打造这一旅游产品都不可能,必须联手进行,区域分工,彼此联动,各自扮演一个独特的角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打造川滇藏旅游吸引物上,茶马古道与“南丝路”可相辅相成,成为促进川、滇、藏旅游联动的最佳纽带。

责任编辑:一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