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2年 > 1月 > 2011西藏十大民生亮点

“安居工程”暖人心

时间:2012-01-11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

   6月的藏东繁花似锦。车行214国道,溪水潺潺,远山如黛。“你看到的是美景,我看到的却是尚未完工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同行的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四朗曲登说,类乌齐县正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大范围的农牧民搬迁问题,仅过去5年间,全县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指标就达4100多户。从垂直高度差超过1000米的高处搬下来这么多人,其艰巨性可想而知。

   23日,记者在恩达村的“村民广场”上看到,村民们正跳着锅庄舞喜迎第6批村民乔迁新居。恩达村村委会主任扎西央培向我们介绍说,14年前,全村40户、200口人都住在恩达山的台地上,生活极为不便。2004年,整体搬迁工程开始实施,类乌齐县以平均每户6万元的造价进行了统一建设,并实施了路面、路灯、村民广场等一系列配套工程。现今,118户、630余人已住进了新房。

   白玛朗加一家4口是2009年第一批整体搬迁的村民。40多岁的白玛朗加伸出黝黑的双手告诉记者,这是长期在恩达山台地生火做饭留下的印记。如今,他住在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里,总共11间房,家中汽车、电视机、电话等一应俱全。“这房子是2009年建成的,当时木料、石料等都是就地取材,省去了很大成本,加上政府资金支持,自己建房投入的资金并不多。”白玛朗加说,以前住在台地上,山上的建筑用地非常狭小,3间土房低矮黑暗,交通全靠山间小路,而且不通水电。

   “更大的变化是孩子上学。我们的孩子过去每天从山上的台地走到桑多镇第二中心小学,至少要半个多小时,现在不用2分钟就到了。”白玛朗加的妻子白玛曲措补充说,住进“安居工程”的新家,以前山上看不到的电视节目,现在都能收看到了。据了解,近3年,恩达村陆续收到县里捐赠的数十台卫星接收器,农牧民的文化生活大为改善。

   “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实现了集中修建,不但施工便利,还节约了成本。”类乌齐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四朗曲登介绍说,近年来恩达村借助交通便利的优势和兴建类昌公路工程的机遇,组成村民运输队参加工程建设、运输蔬菜等商品,致富道路越来越宽。2010年,全村组织劳务输出400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据介绍,“十一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共投入170亿元,累计安置农牧民27万多户,140余万农牧民享受到“安居工程”带来的温暖。

责任编辑:一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