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2年 > 藏传佛教七宝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2年 > 藏传佛教七宝
藏传佛教中的七宝指的是红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是供佛修行的最佳持物。按佛教说法,七宝蓄纳了佛家净土的光明与智慧,其蕴育着深刻的内涵,是珠宝中的灵物。

金代表一种健康,许多请回家的菩萨要铸金身,表示“金身护体,百病不侵”,代表健康长寿之意。此外,金有旺财的意思,如果是许了愿给菩萨,灵验后要给菩萨镀金身。金饰的出现略晚于铜,大约是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金性能稳定,在自然界中多以游离态存在,获取较易。其外表漂亮,机械加工性能好,延展性强,因此,黄金一出现就被定为装饰用品的首选金属。

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银白色,光泽柔和明亮,是少数民族、佛教和伊斯兰教徒们喜爱的装饰品,银是藏传佛教七宝之一。银,永远闪耀着月亮般的光辉,银的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我国也常用银字来形容白而有光泽的东西,如银河、银杏、银鱼、银耳、银幕等。在阿弥陀佛如来常驻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中有“七宝”,第一“宝”就是金银。与金一样,银同样也代表健康长寿同时银还是避邪之物,银代表着“佛祖”的光芒,刚出生的小孩带银饰就是乞求平安,健康之意。
红珊瑚

历史上,红珊瑚与佛教关系密切,而佛教是最早从印度传入西藏的世界宗教之一。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教徒视红珊瑚为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红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藏民认为这种红色代表了他们心目中的“西方之阿弥陀佛”。 据说当年西藏王爷头上戴的顶珠,就是当时最好的红珊瑚,而且喇嘛高僧也多持红珊瑚所制的念珠。红珊瑚在藏民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对红珊瑚的喜爱不但是出于审美需要的一种装饰物,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
砗磲

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9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砗磲是稀有的有机宝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圣物。 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8m。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中国佛教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也被尊为七宝之一。 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师父们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及念之用。砗磲在当今流行的“佛教七宝”中,列驱邪避凶的首位。砗磲所含的微量元素能稳定情绪、去除杂念、使脾气暴躁的信徒消除烦恼、调养身心平衡。
蜜蜡

蜜蜡,质地脂润,色彩缤纷,用途广泛,价值超卓,与其他自然宝石一样,享有“地球之星”的美誉。它的产生形成过程须经历数千万年,其间历尽沧桑,又令它增添了无数瑰丽的色彩。作为佛家修持的圣物,蜜蜡自古以来就被世人看重,视其为吉祥、神圣的珍物,深受喜爱。在我国的藏传佛教中,喜欢用蜜蜡来做佛珠,认为其有通灵、驱邪定魂的神力。
红玉髓

红玉髓在藏传佛教中与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并称为“西方七宝”,是供佛修行的最佳持物之一。红玉髓,也称麦加石,产自西藏高原。藏传佛教认为红玉髓经过多年佩带与加持可产生人石通灵,具有保护的力量,常佩于身可平安护体。
珍珠

珍珠明洁圆润,被誉为“月亮上的宝石”,又有“珠宝皇后”的美誉,不需任何加工就可成为悦人的饰品。有白色,奶白、奶黄、粉红、玫红、古铜、深蓝、黑色,其中以白色稍带玫瑰色为上佳,具有平心开悟的能力。在藏传佛教中,珍珠一般用于装饰法器或制作唐卡,珍珠饰物比较少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