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2年 > 青稞丰收的季节

青稞60年的故事

时间:2011-07-18 | 来源:中国西藏网 | 作者:

  

  良好的青稞麦田 摄影:秦华

  

  

  绿油油的青稞地 摄影:秦华

  

  

  新鲜出炉的熟青稞 


  西藏是我国青稞主产区之一,青稞是西藏第一大粮食作物,亦是其最大的优势特色作物,凡有作物分布的地方都有青稞种植,最低种植海拔1000多米,最高种植海拔4750米。西藏74个县市区中,包括尼玛、革吉等高寒牧区在内共有65个县份种植青稞,42个县(市、区)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其中藏南河谷的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拉萨、日喀则和山南三地市是其最主要的生产区域,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区67.3%、76.1%;其次是藏东三江流域(横断山脉)地区即昌都地区,面积和产量比重分别为24.3%、18.2%;藏东南农林交错地带即林芝地区面积占5%,产量占2.5%;藏西、藏北高寒农区的面积和产量合计不足3.3%和3.7%。各县(市)比较,面积最大的日喀则市约10000公顷(均以航测普查标准计,下同),面积最小的尼玛县不足100公顷,前者产量约5.3万多吨,后者不足200吨。每公顷平均产量以拉萨市最高,达6208公斤(按航测标准面积折算约4100公斤),那曲地区最低,仅2523公斤(航测面积折算约1500公斤)。目前,西藏青稞种植面积保持在13万公顷左右,占总耕种面积的58%,年产青稞达60万吨左右。 


  53岁的研究员强小林被西藏媒体誉为“青稞育种领域的‘袁隆平’”,他亲手培育出20多个青稞新品种。这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的副所长,在长期与西藏农民和青稞打交道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青稞能“述说”西藏农业发展史。“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前,西藏农业没有任何现代意义的科学种植。”强小林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十年代,西藏农业完全处于粗放经营的原始状态。和平解放之初,中央政府即派出了由资深专家组成的农业科学组徒步入藏考察。 


  强小林将“青稞良种化”视为西藏农业发展的另一大科技成就,这是几代科技人员长期摸索研究所积累的成就。青稞杂交育种开始于1965年,经过全区育种工作者20年的多次杂交累积,强小林参与培育鉴定的春青稞良种“藏青320”终于在1985年通过审定,并开始在西藏全面推广。目前,西藏全区种植青稞200多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超过70%,其中“藏青320”的种植面积接近120万亩。优良品种的普遍应用,使全区青稞亩产由1980年的150公斤提高到2000年的290公斤,并使同期全区粮食总产由50.5万吨提高到95万吨以上。


  

  谷珍菁华 摄影:王舒

  

  

  青稞香米 摄影:王舒 


  青稞生产的发展,一直是影响西藏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素有“青稞增产、粮食丰收;青稞转化、农民增收;青稞丰收、社会稳定”之说。2000年后,西藏开始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市场型、科技型和效益型的现代农业转变,迎来了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大量研究证明,西藏青稞是世界上具有突出降血脂功能的β-葡聚糖成分含量最高的作物之一,西藏青稞的品质和医药保健功能凸显。近年来,随着青稞β-葡聚糖提取分离的关键技术研发突破,诸如“青稞降脂胶囊”、“青稞茶”和“青稞饼干”之类的新产品应运而生。这一科技成果对于提高种植面积已占到西藏农作物总数60%的青稞的附加值、加快青稞产业开发、增加西藏农牧民收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专家对青稞营养保健功能的证实,以及青稞蕴藏的巨大市场开发潜力,西藏已争取国家投资3000万元建设青稞基地,在5个地区、10个农业大县建成了我国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并建立了以拉萨、日喀则为主的青稞啤酒及青稞营养麦片原料基地3万亩。强小林认为,回顾西藏农业发展历史,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发展的基础,而农业科技进步则是保持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小影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