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2年 > 原生态歌手萨顶顶 > 相关链接

专访萨顶顶:“世界音乐”不只是少数族裔的音乐

时间:2012-03-16 | 来源:《外滩画报》 | 作者:

  “世界音乐”不只是少数族裔的音乐

  B=《外滩画报》  S=萨顶顶

  让音乐回归生命力

  B:一般来说,音乐创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据说你一张嘴就有旋律。

  S:很多旋律并不是你突然就有了灵感,这个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说是《万物生》这张唱片赋予我一个练习的过程,是我前几年认知过程的总结。到现在我可以这么去说,我确实听到一些声音就有灵感,包括听到汽车轮子的声音也可以去创作。

  B:《锡林河边的老人》这首歌的旋律是张宏光写的。

  S:这是一首怀念我外婆的歌,之前我也写了,但后来还是采用张老师的旋律,考虑到他写得简单些,更容易上口。我先是填了中文词,但怎么唱都不能表达我对已故外婆的思念,在录音棚里反复试唱后,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和我说的话,是蒙古语和汉语的融合,有很多很多的音调,我就当场收集一下深度记忆,把它用情感去表达出来。当我唱完一遍后,录音棚的老师都感动了,觉得比中文好。我说,那我们就大胆一些,表达好这种方式,然后第二遍录成后,我非常惊讶,前两遍音调几乎是一样的。这种“自然而然在身体里的语言”变得有价值了,如果每遍都不一样,那就是胡言乱语了。

  B:“自语”此前似乎只有来自冰岛的SigurRos乐队用过。

  S:这次我和DeepForest见面时,他曾经也用过。用过这个方式的人不少,但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把“自语”作

  为一个艺术观点。我在西方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自语”的阶段,在人还不会说话的幼年阶段,你一样可以表达情感,比如你饿了、不舒服,家里人都会明白。“自语”是唯一不会限制你和其他人交流的语言,有很多的空间想象力。但如果音乐不存在,我的自语也是不存在的,音乐可以承载“自语”,让“自语”变得富有感情。

  B:你今后的创作还会用“自语”的方式吗?

  S:我想是会的,因为我希望让音乐回归生命力,回归音乐本身的意义。大家对歌词的注意力往往超过音乐,这个在我们国家更为严重。我认为一个好的词可以变成一个朗诵,但并不等于好的音乐。

  B:专辑《万物生》里运用了许多音乐元素,都是你自己的主意?

  S:除了一首何训田老师的《神香》,是由他自己来完成,是他电影音乐的主题歌,其他所有歌曲的制作都是我自己来完成制作的。

  我究竟属于什么族人呢?

  B:你在领奖时说要把中国非常悠久的文化通过音乐传达给西方。

  S:我觉得我已经做到了,中国电影在这方面超过音乐,而在国际乐坛上,中国人的面孔非常少。一方面,我对音乐的敏感度包括学习的程度,与另外一个方面我对古老文化的认知度,是两条平行的线,在平行往前发展,突然有一天,两条线就自然地相交了。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诚实地反映我的音乐。我接受了一些外国媒体的采访,发现其实他们很渴望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他们也很惊讶,我能通过一种时尚的方式来承载音乐。他们对中国的误会,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

  B:都有什么误会?

  S:比如,他们会说西藏和中国应该不是一个国家,我听了就笑了。他们说你们汉族人在统治少数民族的精神,后来我说,你对中国的文化知道多少?在我国唐朝,第一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就是文成公主带到西藏去的,而大昭寺就是为了这个汉族公主带去的佛像建造的寺庙。

  B:你去中国的“角落”里采样,加以现代化和西化的编曲,你觉得这是中国的“世界音乐”走上国际音乐舞台的必经之路吗?

  S:我过去也一直以为世界音乐是少数族裔的音乐,这也是大家一贯的理解。到了英国之后才真正了解到欧美国家对世界音乐的定义。跟我一起比赛的,还有个女孩唱的是爵士,还获得了新人奖。其实除了美国和欧洲这些主流音乐市场外的其他类型不好界定的音乐,都叫世界音乐。这也是BBC官方网站上的一个解释。

  B:你自学梵文,会蒙古语、藏语,你对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文化的兴趣能归功于6岁前的那段游牧生活吗?

  S:我觉得这可能跟看的书,或者某阶段同朋友的一次谈话,或者就跟一部电影有关,并不是非要精神上的一个强大刺激。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就像王家卫的新片《蓝莓之夜》对我触动也很大。我觉得我是中华大家庭的一个产物,是各个民族相融合的过场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状态。我不能说,我的祖辈全是蒙古族人,可能还有羌族人,可能还有藏族或者白族人。那我就在想,我究竟属于什么族人呢?我只能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歌唱代表的就是中华民族。

责任编辑:一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