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2年 > 零距离感受西藏非遗魅力 > 相关

西藏1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非遗保护成效显著

时间:2010-06-22 | 来源:SRC-30 | 作者:张黎黎 晓勇

    最新普查结果显示,西藏目前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等1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基本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所有资源种类。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6个,传统戏剧演出机构83个,传承人1177名。

    无怪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骄傲地说:“虽然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督促着我们的保护、传承工作迈上了一个个新台阶。”

    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大力提升

    日喀则拉孜县的堆谐《飞弦踏春》从田间地头走上了央视春晚的大舞台,出访了澳大利亚等国家;根据山南琼结县久河乡卓舞打造的舞蹈《雅砻春潮》,连续参加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展演”、“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赴台湾参加了“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这些民间的、原生态的歌舞艺术资源被挖掘、创新,搬上大舞台,走向全世界,正是我们利用现代舞台艺术手段不断发展和创新民间歌舞品种,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成功缩影!”尼玛次仁欣慰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2400多万元,各地市、县也投入近2000万元的保护经费,用于西藏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保护和传承。“这部分经费的投入,为西藏开展传承人保护、配备保护设备、建设保护场所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业余文艺演出队伍是西藏传统文化艺术继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区共有18支县民间艺术团、近500支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藏戏队,但是资金短缺是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体的“心头痛”。

    近年来,西藏文化部门已投入600余万元,重点开展了民间业余藏戏队的保护和扶持工作,使绝大部分民间藏戏队得到了不断发展,使10余支濒临解散的民间藏戏队得到了恢复和重建。此外,每年雪顿节期间都组织拉萨周边乡村业余藏戏演出队开展藏戏演出和比赛活动,有力带动了业余藏戏队伍的发展壮大。

    为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2007年“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门选派了昌都丁青热巴参加“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得了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和“太阳神鸟金奖”。

    与此同时,全区各地市也在“文化遗产日”和特色文化艺术节期间,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交流活动。目前,全区通过各种途径,已经建立了林芝地区“尼洋阁”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日喀则地区宗山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等非物质文化宣传和展示场所。

    申报工作成效显著,名录体系逐步建立

    目前,全区共有60项代表作和53名传承人列入国家级名录,222个代表作和134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名录。

    “可以说,西藏申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各地市、县和各有关部门申报国家、自治区名录的积极性也在日益提高。”尼玛次仁说。

    从2005年起,按照国家文化部有关申报工作要求,西藏自治区和各地市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遴选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急需保护的项目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名录,先后向国家申报了共156项(包括2009年年底上报待批的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 90名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命名了三批自治区级名录和首批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其中,拉萨朗玛、拉孜堆谐等60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格萨尔说唱艺人次仁占堆、藏族唐卡画师丹巴绕旦等53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2项代表作入选西藏自治区级代表作名录,134名传承人入选西藏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继拉萨市公布了40个市级名录,全区51个县也相继命名了735 个县级名录。

    自此,西藏基本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2009年,西藏藏戏和格萨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填补了西藏没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白。

    普查工作全面启动,非遗家底得到掌握

    自2005年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全区共成立了12支普查队,投入普查力量3000余人次,详细掌握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家底,搜集和整理大量第一手资料,初步摸清西藏非遗资源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

    为了不断提高普查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文化部门先后举办了三期普查和申报培训班,受训人员达到100余人次。目前,普查资料收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收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作品记录稿10万余篇,录音带、录像带1500余盒(盘),照片4万余张。

    为把普查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资料,全区已经启动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的出版工作,已经出版《藏族建筑概论》、《西藏八大藏戏剧本》等普查成果书籍。另外,西藏结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基本完成了藏戏传统八大剧目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并已经启动了西藏民间歌舞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和藏戏经典唱腔录制工作。

    此外,通过对普查收集的文字、照片、影像等第一手资料进行分类归档,西藏已初步建立了西藏自治区、地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为实施科学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