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2年 > 2012波兰·西藏文化周 > 关于西藏-藏语言文字
|    网站首页    |    专题首页    |    新闻快报    |    图片展    |    唐卡展    |    魅力西藏    |    藏学家代表    |    演职人员简介    |    往届回顾    |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2年 > 2012波兰·西藏文化周 > 关于西藏

藏语言文字

时间:2012-10-30 |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作者:

  藏语在语言学上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下的藏语支。藏语支包括藏语、门巴语、珞巴语、普米语和嘉戎语等。藏语支各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复辅音声母、有较多的单辅音和复辅音韵尾、声调发展不平衡。如藏语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字母。

  有关藏语言文字起源的问题,学术界仍在争论中,但主要形成几种观点。佛教界认为系吞弥·桑布扎所创;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认为系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所创;还有学者认为系脱胎于伽湿弥罗文(今克什米尔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玛文或者黎宇文(于田文)。

  佛教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吞弥·桑布扎与其他15名藏族青年受吐蕃第32代赞普(王)松赞干布委派,前往天竺(今印度)学习梵文和天竺文。由于水土不服,惟有吞弥·桑布扎没有病故他乡,他先后从黎敬和拉热白森格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其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获得天竺人的敬称“桑布扎”(意为贤良的藏人)。

  回归故里后,按照松赞干布的旨意,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被称为藏语的30个子音字和4个母音字。吞弥·桑布扎还编撰了《文法根本三十颂》,完成了藏民族文字的整理规范工作。

  在迄今的1300年里,藏文经历了四次改革。此四次改革分别发生在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公元8世纪和公元1070年。四次改革先后整理规范了藏文字和语法、统一了用词用语、确立藏文字的书写法。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促进藏语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国家和政府历时近20年的研究,于1987年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兼任领导。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与此同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也便利了藏文的计算机信息化。

  藏语言

  藏语是我国藏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30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现代藏语有以下特点:(1)浊辅音声母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声母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声母中的浊基本辅音;(2)复辅声母赵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3)单元音韵母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韵母;(6)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引起带辅音韵尾韵母的简化;(7)有较完整而稳定的声调系统,而助数量有增多的趋势;(8)谓语是后置表达系统(即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万分表示);(9)构语和构形的语素之间有丰富的减缩变化;(10)动词只保留简化的屈析变化,而且它已失去独立表达语法意义的功能;(11)动词有丰富的体的范畴;(12)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有两种表示不同人称的词汇形式;(13)动词无人称和方位范畴;(14)单一万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词的前或后加否定成分表示);(15)有丰富的助词,而且常常有减缩和独立两种形式;(16)形容词和部分派生名词有构词后缀;(17)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

  藏语言系属

  藏族主要使用藏语。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语言学家们用这个语系中历史文献最丰富、影响最大、使用人口也较多的两种语言名称来概括这一语系,足见藏语在确立汉藏语系中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藏语与汉语差别很大,但两者在语言发生学的分类上有亲缘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在词汇上,汉藏两种语言之间有较多的同源词;在语音上,汉藏两种语言都有以声韵母为单位的独特的语音结构,所不同的是汉语没有藏语那么多的复辅音声母;在语法上,汉藏语两者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词序上有宾述和述宾的差别。


  藏语支包括藏语和门巴语,另外,分布在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家的一些所谓喜马拉雅语言,如布南、卡瑙里、固戎、巴兴、伐尤、塔克巴、藏拉、木尔米、阿博尔、米里、达夫拉、阿嘎等语言,也属藏语支。

  藏语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锡金。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域外语言,如巴尔蒂、普里克、拉达克、斯比蒂、洛盖等,与中国藏语相差不大。藏语不仅为藏族使用,国内的错那门巴族80%以上都使用藏语,西藏的部分回族、珞巴族和青海省河南蒙旗的蒙古族也使用藏语。此外,纳西、上等民族以及甘青一带与藏族杂居地区的回族、汉族和撒拉族等,也有一部分人兼通藏语。

  藏文

  藏文是一种源于印度的辅音音素文字,即一种在文字体系中以辅音为主要成分的音素拼音文字。在字母表中把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分别排列,元音字母不能独立书写,要加在辅音字母的上面和下面。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辅音文字观,自成一种类型的字母拼音文字体系。在藏文初创时,以藏语口语为基础,在语音上,严格按照一字一音的原则,准确标记;在语法和词汇上,以口语为规范,正确书写。随着语言的发展,藏文的字和音首先失去严格对应,字母的标音功能减弱,不过藏语方言与藏文至今在语音上保持着齐整的对应关系,因此今天的藏文仍然是一种拼音文字。其次,藏文在词汇和语法上也逐渐与口语产生距离,终于成为一种记录书面语言的超方言拼音文字。准确来说,这种书面语所反映的是中古或近古的藏语面貌。由此可见,只有从文字体系和语言体系两个方面才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藏文。印欧语言传统上将文字作为文法的一个内容,这是因为印欧语言开矿复杂,正确书写离不开正字法,因此文字和文法的学习密不可分。藏文源自印度,也属同一传统。藏族有研究文字和文法的传统,属声音和声律学,是僧俗学者所必修的课程。藏族学者也创建了诸多精辟的文字和方法和理论,成为藏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藏文类型

  藏文属于辅音音素型的拼音文字。有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

  辅音字母的排列,每4个为一组,共7组半。1~5组的排列顺序是舌根音、舌面音、舌尖音、唇音、齿音,即按发音部位从口腔后部逐渐向口腔前部依次排列。第六组以后,大部分是擦音。


  藏文初创时,以古藏语口语为依据,语音上可能每个字母都是发音的;语法和词汇上,可能是与口语一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文字和语言逐渐失去严格的对应,不同地区的藏语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形成了方言土语,各地在拼读藏夏时,字母发音便有所不同。

  尽管方言各异,拼读时的发音不同,但文字仍然是统一的,书面语仍通用于整个藏族地区。


  藏文字体

  有头字以直线、锐角为主,字体呈方形,简洁、大方、美观、清晰,用以印刷,具稳定感。

  在字母体,指30个基辅音字母的大写字体,是初学的必修课,是练习藏文书法的基础

  添头加尾体,指在基辅音字母上头或下面加辅音字母的大写字体,必须在练好30个大字母体后方能练习。短脚体,指一种字间笔画不相连的无头字,较长脚体小一半。

  行书小字,指字间笔画不相连的无头小字,较短脚体小一半。

  草书体,指字母间相连的速记狂写的字体,它的笔画曲红钝角,字体圆润,便于记录抄写。草书体在藏文字中属艺术性很强的专门技巧。

  卫藏地区盛行草本体,写得漂亮、流畅;安多地区盛行楷收体,写得工整、庄重、大方、美观。

  藏文练习写的工具,初学者一般用竹笔蘸墨写在一块刨光的木板上,木板大小一般比16开的纸略长,实际上是一种练习写字的写字板。木板要刨光、平整,上抹油脂,再涂一层白粉,写后可擦去。竹笔制作,根据书写字形的大小,选择宽窄不一的竹片,尖部呈斜面,顶尖部切一斜线,写楷体字的笔尖斜线切口自左向右,草体的自右向左。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