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3年 > 庆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 60年巨变

风雨六十铸辉煌 雪域高原满目新

时间:2013-09-16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作者:

  马尔康局部图

  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

  60年,对阿坝来说,却是一段翻天覆地的不平凡历程。1953年,一声春雷响彻万里高原,阿坝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从此,苦难深重的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阔步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阿坝的伟大征程,创造了短短60年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

  万里雪域高原,风展红旗如画。60年的伟大历程让阿坝各族人民深深铭记党的恩情: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阿坝才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

  60年来,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春风般沐浴着雪域高原,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阿坝州迎来了经济大发展的春天。今天,阿坝90万各族儿女,以富有特色的歌舞、音乐、民俗文化展演、民间体育活动,讴歌党的民族政策,展现幸福生活。雪域高原处处涌动着团结进步、感恩奋进、奋发有为、建设新阿坝、创造新生活的强劲动力。

  鹧鸪山下,梭磨河畔,天高云淡,阳光普照,目光所及,党和政府关怀下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像一幅山水画,感受到的是一种壮阔之美。从美丽的大草原到盎然的河谷地,从草原的牧民帐篷到热闹的集镇街头,雪域高原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阿坝展现在世人面前。

  六十年变迁,六十年辉煌,农牧民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

  夏日的草原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记者来到若尔盖县岭嘎村,湛蓝的天空下,一幅民族特色浓郁、幸福、和谐的新农村画卷扑面而来。

  走进一户户牧民家中,漂亮的藏式客厅,冰箱、冰柜、打奶机,一应俱全的厨房,用上了热水器、洗衣机、浴霸的卫生间……牧民的生活像城镇居民一样惬意。

  仁成一家是2009年10月搬进定居点新房的。“以前游牧生活是哪里有水草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居无定所,生活十分困难。”牧民仁成说:“现在住进200多平米的藏式新房后,白天赶牛去草场,晚上全家人就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自1953年建州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关心下,我州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耕作、人背马驮到道路畅通的历史性跨越,现代化农牧旅游业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

  “现在我们的生活可好了,住进了安置房,吃上了政府发放的更换粮。家里电视、电话、自来水都通了。”说着如今的好日子,壤塘县大骨节病患者尚措竖起大拇指。

  实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5年来,全州2.64万名学龄儿童实现易地入学,5万余群众搬离病区,13万人实现安全饮水,膳食结构得到改善,集预防、治疗、科研为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建成。目前,异地搬迁、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等“九大措施”项目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以前住在黑帐篷里,世世代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现在住的定居房又宽敞又舒适。”年近花甲的纳木足老人高兴地说。

  自我州启动 “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以来,全州11个县、136个乡镇、527个行政村实施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共建成609个定居点,完成609个定居新村公建及产业配套项目,让41457户、210677名牧民群众住进温暖舒适、生活便利的定居房,牧民生活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同时,适合藏区气候和环境特点、符合牧民实际需要的41457顶新型帐篷也全部免费发放到牧民手中。

  不仅仅是牧区。行走在农区,一座座特色鲜明的魅力城镇拔地而起,一个个城镇、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条条乡村公路环绕山间,一间间工厂马达轰鸣……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长板短板”对接,“一三互动”、“接二连三”,让资源动起来,让项目转起来,为长远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群众的幸福生活徐徐展开,描绘出了我州乡村的美丽画卷。农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农牧业基础建设不断改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多元种植业、养殖业及劳务输出业使农牧民的收入日益丰厚,农牧民生活已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一组数据道出建州以来我州的显著变化。

  ——2012年,全州GDP达203.74亿元,是1952年的831倍,人均GDP由1952年的67元增加到2012年的22525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55.1:30.7:14.2演变成2012年的15.5:50.1:34.4,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12年全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5.82亿元,较1952年的282万元增收了25.79亿元,是1952年的914.7倍,年均增长12%。

  莽莽群山披玉带,浩浩百川飞彩虹。高速公路在阿坝大地上伸展,国省干道在创业热土上铺就,农村水泥路在阿坝土地上蜿蜒。

  60年的征程,跨越式的发展。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的阿坝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的面貌、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跨越发展。

  着力抓好五件大事,建设“畅通、幸福、魅力、活力、和谐”阿坝,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的步伐

  翻开历史的书页,阿坝坚韧、自信的发展奋斗史跃然纸上。从当家作主到开放发展,万众一心从灾难中坚定走来,这是一条辉煌而又曲折的轨迹,犹如激进的鼓点催动着藏羌儿女一路前行。

  “十二五”是推进阿坝州跨越发展的最佳黄金期和关键期,冲上这道坡、迈过这道坎,阿坝富民强州的愿景必将迎来一片光明、崛起腾飞的基础必将更加坚实雄厚。目前,正面临着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地震灾区发展振兴、中央和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国家和省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等多重历史机遇。

  2012年,新一届阿坝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总揽全局、放眼长远,明确提出了“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的总体工作要求和建设“畅通阿坝、幸福阿坝、魅力阿坝、活力阿坝、和谐阿坝”的目标任务。

  统筹抓好“五件大事”,体现了州委、州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奋力开创阿坝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

  初升的太阳把红原县瓦切乡下哈拉玛牧民定居新村笼罩在淡淡的温暖中。牧民扎西早已起床了,正坐在装饰一新的客厅里喝着酥油茶。

  他告诉记者,以前住的是阴暗的小屋,生活十分辛苦,更不要说还能像现在有好心情,每天早上都迎着温暖的阳光,惬意和舒坦地喝着香喷喷的酥油茶了。

  扎西的新房,一楼一底。这幢在牧民定居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实施中新建的欧式洋房,与定居新村汇集在一起,在碧绿的草原上耀眼夺目。

  扎西原来住在柳树丫子编起的,在外面糊上牛粪的“大屎馆”里。现在居住的房子有100多平方米,不仅宽敞、明亮、整洁,还有了好多他以前听也没有听说过,看都没有看到过的设施,像新式卫生间,太阳能热水器。放下精致的藏式茶碗,扎西走出房门,在晨曦中快马向牧场奔去。一天的生活又开始了。

  温暖的阳光缓缓地洒在红原机场的建设工地上,大型机具、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作为继九黄机场后全州第二个高原机场,红原机场是阿坝州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一场两园十大工程”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一大批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工建设,翻开了阿坝发展跨越的新篇章。“十二五”期间,“雄鹰”将飞降红原,高速公路将四通八达,成兰铁路将过境我州,进州游客将达到2300万人次,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00亿元……阿坝会把如此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发展是解决阿坝所有问题的关键。振兴崛起的新征程中,阿坝始终坚持“发展为要”,在集中力量加快建设重大工程的同时,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旅游为龙头,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建设全域旅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绿色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进程,坚持“一园多点、扩区强园”,工业在支撑跨越发展中挑起“大梁”;以生态为核心,坚持特色效益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立体农业、现代林业和现代草原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

  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差异化、多样性和互补性发展,一个区域竞争力强、较为完善的特色产业体系正在跨越提升中构建。

  新的机遇下,农牧业、旅游业、工业如何“出招”,考验着新一届领导班子。阿坝州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积极创新资源开发转化模式,逐步形成“资源股权化、股权基金化、基金民生化”的制度机制,加快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和就地延伸产业链条,从单一追求地方GDP和财税收入向同时增加各族群众收入、提高资源附加值转变,让阿坝不仅成为资源的输出地,还要成为资源就地转化的示范区。

  崛起振兴的重要着力点还在于城乡统筹发展、开放合作战略和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未来五到十年,阿坝将坚持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特色产业化,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赢发展;大力推进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建设,发展环保产业,建立完善生态补助机制,用生态环境保护带动生态环境建设,用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稳定为重,这是阿坝大地跨越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前提。在新的奋进征程中,我州始终高度重视稳定工作,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致力构建“大维稳”工作格局。

  在温暖的阳光下,阿坝县垮沙乡大骨节病搬迁点,彭措和村民们聚在宽敞平坦的广场上,悠闲地聊着天。阿坝州是大骨节病重病区,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移民安置、结构调整、卫生防治、科技攻关、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试点项目让千年顽疾低头,病患者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的笑脸和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民生。阿坝坚持把改善民生和维护民利作为根本大计,把广大群众普遍关注、高度关切的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列为重中之重来抓。

  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高中教育布局调整和幼儿基础教育强化、“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6+3”藏汉双语结合教育计划的实施,大力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通过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持续深化义诊巡诊活动、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实施就业创业优先战略,以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积极促进大中专和“9+3”毕业生就业、在城乡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扶贫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等工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个离不开”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阿坝民族团结工作一贯坚持的思想和把握的主题。新的征程赋予了民族团结新的内涵和方式:以口述历史活动、“读史明志、爱我家乡”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共同精神家园。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用民族团结进步凝聚起的强大动力加快推进跨越发展。

  阿坝跨越提升的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新的蓝图,新的奋斗,新的征程,阿坝背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延续辉煌,自信前行,发出了实现跨越发展、崛起振兴的最强音:到“十二五”末成为民族地区的排头兵。

  盛世阿坝,祥瑞和谐,欣欣向荣。“十二五”期间,阿坝将努力成为四川经济西进的桥头堡、民族地区新的增长极和新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到2015年,全面实现“一强一地两区”的宏伟目标:全州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5位。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成为资源开发和转化的先进地区、民族团结、稳定和富裕的模范区,在民族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温暖阳光铺洒在雪山草地的每个角落。古老而又沧桑的阿坝大地在六十年,一个甲子的岁月里,从容坚定,化茧成蝶,绽放美丽芳华。草原深处、高山之巅、城市乡村,纵情高歌,深情舞蹈。七色彩虹,贯穿天空。灿烂笑脸,凝聚幸福。九十万藏、羌、回、汉各族儿女怀揣着美丽阿坝的梦想,迎着阳光和希望,坚守信念,迈步向前,共同创造新的奇迹和辉煌。这是阿坝州委、政府的坚强决心和庄严承诺,也是全州90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的消息犹如春雷般响彻雪域高原,阿坝,正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春天!只要全州90万藏、羌、回、汉各族儿女共同努力、携手共进,阿坝州就一定能形成坚如磐石的团结,拥有坚无不催的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之花将在这神奇壮美的土地傲然绽放。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