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3年 > 庆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 60年巨变

大渡河畔“江南”春

时间:2013-09-16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作者:

  老金川县城

 老金川县城

  【谋发展】

  悠悠大渡河亘古流淌,见证“阿坝江南”金川县的辉煌发展足迹。建州60年以来,金川各族儿女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用勤劳和智慧让“阿坝江南”在崭新的春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迈入了一个后来争先、激情跨越的新时代。

  激情脚步奏响岁月歌

  岁月车轮留下的深深印迹,让我们对风雨中一路拼搏的激情分外怀念!

  1952年,金川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揭开了金川历史的新篇章。而刚解放不久的金川,县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不足60元,粮食产量5870吨,农业总产值404万元。

  针对当时极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占有状况,金川县土地改革于1955年轰轰烈烈的展开。在人民公社合作化时期,金川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伴随着1978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掀开了金川经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金川县改革开放的序幕慢慢拉开。特别是通过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农网改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德政工程的实施,为金川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显示,2002 年金川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280万元,比1978年增长30.4%;人均GDP为2384元,比1978年增长29.8%。

  追逐成功的路上,金川激情澎湃。2010年,该县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率先、三大任务、四个定位、五个跨越’,全力把金川打造成‘经济发达、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 ‘阿坝新江坝’”的“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战略。

  2012年,金川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20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6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350元……经济总量由小到大,百姓生活又贫到富。数字变化,述说着金川县发展的砥砺前行之路。

  燃烧热情绘就“江南”新图景

  一路前行的过程中,金川人民的创业激情不曾衰减。“阿坝江南” 发展的生动图景在梨乡大地上演。

  崇山峻岭飘银带,高原峡谷出平湖。在建州60年这个辉煌的节点展望金川,昔日全县无一寸公路,群众用电困难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中的老照片。如今,金川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骨架的公路网,乡村道路覆盖贯通,达到了“乡镇通油路100%、村组通水泥路100%、户户通硬化路100%”的目标。

  随着双江口、金川电站等水电工程的实施,金川电力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110kv石广东至金川电网建设、观音桥110KV输变电工程等变电站工程为金川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各项水利工程的投入从无到有、从轻到重,逐步形成村村有水渠、社社有水池的供水体系和水利网络,解决了金川的人居防洪、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等问题,有力地改善了金川县的生态水平。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通信等事业发展齐头并进。昔日穷乡僻壤里的破旧房屋,已变成富丽堂皇的“别墅”;城镇里的居民告别砖楼瓦房,住进了敞亮的高楼大厦;广大群众告别了通信基本靠吼,娱乐基本没有的时代,家家户户用上了手机,看上了数字电视。

  建州60年里,该县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阔步发展,实实在在造福了“阿坝江南”的所有百姓。

  教育是民族之魂。建县以来,金川县教育力量薄弱。但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金川县教育事业阔步发展。2001和2004年金川实施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为金川的民族教育全面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5年“两免一补”政策启动, 政策惠及中小学生近10万人次;2009年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启动,为上千名藏区学子找到了生活的坐标。截至2013年,全县有中小学40所,在校生7544人,中小学教职工975人。

  卫生事业是民生的又一件大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川县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壮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全县仅有的3所县级医疗机构、22所公社卫生院、54个农村合作医疗站,发展到今天的5个县级医疗单位,23所乡镇卫生院,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6个村卫生室,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自2007年新农政策实施以来,政策覆盖率达100%,累计报销金额达5500万元,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问题。

  生活好了,日子富了,金川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发生着巨大嬗变。1952年大金县文化馆的建立吹响了了金川文化发展的号角。1979年,金川县文化馆创办了第一期“金川文艺”;2007至2012年金川全面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刘家寨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同时,“文艺大汇演”、“同唱感恩歌”等主题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马奈的新娘》、《东女国传奇》、《金川历史文化览略》等影视剧、书籍的拍摄和发行更加增添了金川的魅力。

  和文化事业一道一路高歌猛进的还有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各项产业。一个个农业园不断涌现,以优质雪梨、酿酒葡萄、特色干果、高端生态果蔬等产业为重点,打响了金川农业的“金口碑”。而依托锂、硅矿和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金川在工业发展中作起了大文章。

  随着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的“大东女国阳光旅游度假区”工程启动,环大东女国旅游将会成为继大九寨沟旅游经济圈、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之后的又一大川西北旅游经济圈。自1992年金川旅游业迈出第一步后,金川旅游一路高歌,成功举办了“世外梨园·旅游文化周”和“金川梨花美”国际散文诗笔会,开展了“行摄365·画说金川”文化旅游摄影大赛等活动,仅2012年接待游客56万人次,增长39.2%;旅游收入4.37亿元。如今,“中国雪梨之乡”、 “东女文化”、“宗教文化”、 “屯兵文化”、 “红色文化”已成为金川的旅游名片。

  ……

  60年的辉煌成就,60年的奋进之路。如今,在这个意义非凡的纪念日即将到来之时,金川人民没有驻足停留,依然加快发展的步伐。金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小康金川美丽金川”的宏伟目标,并携手金川儿女掀起了建设小康金川、美丽金川的蓬勃热潮,将谱写出金川实现跨越腾飞的宏伟篇章。

  【话变迁】

  建州60年来,金川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收入逐年提高、社会保障逐渐完善,一系列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得以解决,一项项富民强县的举措得到落实,让金川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幸福镜头】 州人大原副主任吴玉贵,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还时刻关心着金川县的发展。“几十年前,金川县出门只能爬山走路,道路不通也造成了发展的滞后。自从道路、水、电力、通信畅通后,金川县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现在县委、县政府提出‘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科技兴县,文化强县,和谐安县,清晰的发展思路必将引领金川更大的发展。”

  【幸福镜头】 来到德胜村的田间地头,杨申美正在地里精心地打理蔬菜,忙完后便和记者唠起了家常:“前年,号召大家改种经济产值较高的青海椒,我把仅有的2亩地全都种成海椒,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杨申美告诉记者:“现在家里的开销不用愁了,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也不用愁了,生活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幸福镜头】 “感谢党的好政策,能在这里度过余生,我很知足。”金川县福利院的杨有富老人告诉记者,福利院的条件很好,每间房间里都有衣橱、电视很温暖。“以前穷人养老,有口饭吃就不错了,现在有国家来养老,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幸福纵深】 建州60年以来,金川县始终将百姓福祉高于一切的理念铭记于心,以发展为要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发展筑跨越,以富民建出路,以民生谱和谐,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就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画卷。

  【大事记】

  金川县大事记

  1950年10月3日,靖化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9年6月1日,大金县更名为金川县。

  1961年8月19日,金川县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

  1999年1月,金川实行了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

  2000年9月20日,首届“嘉绒故土·中国雪梨之乡金川县2000年雪梨节”在沐林主会场开幕。

  2003年3月,金川县马奈乡被国家文化部正式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4年1月,金川县实行免征农业税。

  2007年6月,金川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食品委员会正式益名为“中国雪梨之乡”。

  2008年12月,马奈锅庄被文化部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7月,金川县全面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

  2011年,金川提出了强化“生态立县”的发展新理念,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个目标、两个率先、三大任务、四个定位、五个跨越”,全力打造“阿坝新江南”的“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

  2012年4月22日,金川县观音桥国家4A级景区授牌仪式在成都举行; 4月29日,金川县刘家寨遗址入先2012全国十大考新发现;12月,金川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金川、美丽金川的奋斗目标。

  2013年1月,金川县被评定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 3月23日,召开了两州六县“创建大东女国文化阳光旅游度假区暨金川旅游发展大会”;2013年确定为交通建设攻坚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硬化路”。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