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3年 > 墨脱公路月底通车

新闻分析:墨脱修路缘何难于上青天?

时间:2013-10-29 | 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作者:许万虎、何雨欣

  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脱公路正式全线通车。至此,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终于摘掉了“高原孤岛”的帽子。在经济技术飞速发展、交通网络相对成熟的今天,墨脱公路缘何修建了长达半个多世纪才得以正式通车?

  中国“工期最长”的县级公路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长期与世隔绝。“墨脱”藏语的意思即为“隐秘的莲花”。

  为保证祖国任何一个边远的地方、任何一个民族,都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公共服务,共享发展成果;为填补我国交通建设史上的一个空白,全面实现“县县通公路”的目标,党和国家时刻倾听墨脱人民呼声,一条墨脱公路打通、中断、再修,前后历经半个多世纪。

  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均进行过墨脱公路修建的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94年,一条简易公路才修进了墨脱县城,可通车后第二天,大部分路面毁于暴雨、泥石流。

  1998年,西藏再次修复扎木至80k的简易道路,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保通;2000年,特大山体滑坡致使墨脱简易道路全线冲毁,国家又投资1200万元恢复墨脱交通;2005年,西藏对墨脱简易公路进行整修保通,实现了每年三四个月通车;2009年,由国家投资9.5亿新改建的墨脱公路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底,嘎隆拉隧道全线贯通;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通车。

  墨脱通路让墨脱各族人民世代的期盼变成了现实,必将促进当地群众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当地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快速发展,加快边境少数民族致富,也将更加坚定西藏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

  “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

  在西藏有句话:“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墨脱公路建设区域气候之复杂,地质条件之差,施工难度之大,世界罕见。

  自治区交通厅墨脱公路项目办主任邹宗良介绍说,墨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六项之最”:即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

  ——气候条件复杂。墨脱公路项目区域内雅鲁藏布与嘎弄曲均为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雨量极其充沛,沿线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冰崩、雪崩等频频发生。

  ——地质条件差。项目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的交接处,板块构造活动频繁、山体松散、边坡稳定程度低,属世界地质条件最不稳定地区之一。

  墨脱县县长扎西这样总结墨脱公路施工的困难:“在内地修路,如果遇到100个问题,至少有一半有解决的经验可循,而在墨脱修路,其中99个问题都是头一次遇到。”

  邹宗良解释说,墨脱公路基本处于依山傍水的沿溪线,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公路施工不能另行开拓施工便道,施工条件极差;受气候条件制约,墨脱公路一直处于“南通北阻、北通南阻”的状态,施工人员生活、生产物资均需来回转运,且必须翻越嘎隆拉雪山,其间不适合大型车辆的通行,导致运费十分昂贵。

  此外,嘎隆拉隧道作为墨脱公路“咽喉驿站”,建设沿线发育着多道断层,岩体破碎,地下水较发育,加之电力匮乏,施工难度也很大。

  科学施工助“隐秘莲花”走出“深闺”

  如今,墨脱公路终于正式通车。邹宗良评价说,墨脱走出“深闺”,除了得益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投入,还离不开公路专家以及施工方科学的规划、先进的技术投入以及严格的地质灾害处治原则。

  墨脱公路建设项目严格依照“先通后畅、先易后难、先点后线、逐段推进”的建设理念,分阶段进行建设。项目建设以“通”为核心,以“稳固路基”为其建设原则,在无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前提下,加强养护、保通工作,科学、理性地指导施工进程。

  据了解,针对墨脱公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复杂等难题,工程采用了GPS、航测遥感、CAD集成技术、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测绘地图、1m立体像对和1 25000航空立体影像的多级工程地质遥感勘察等多项国内、国际高新技术,确保工程设计建设方案的科学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的地质灾害处治原则。“对于中小型崩塌,设计上尽量根治,首先从路线平、纵面考虑,以避让清方为主;对于通过流通区的泥石流,尽量提高路基,加大沟底纵坡……”邹宗良说,“在灾害的治理上,我们严格遵循 可知性、可治性 的设计原则,这是墨脱公路修建成功的 金科玉律 。”(参与采写记者王军、黄兴)

  墨脱公路:“最险天路”“险”在何处?

  新华社西藏墨脱10月31日电(记者何雨欣、薛文献、黄兴)西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根据统计,墨脱公路全线共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毁、雪崩等各种灾害425处,平均每公里达3.6处,且其中大部分灾害处治仍是世界性难题,“最险”天路之“险”可想而知。

  打通嘎隆拉雪山隧道

  海拔470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气候多变,地质构造复杂,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是常态。进出墨脱必经嘎隆拉雪山,修建墨脱公路就必须打通雪山隧道,这是全线的最难点。

  经历24个月艰辛努力,2010年12月,嘎隆拉隧道打通,全长3360米。为保障行车安全,隧道内设置了8个紧急停车带,每隔1000米还建有长100米的缓坡。

  墨脱公路项目办主任邹宗良介绍,嘎隆拉雪山隧道拥有三个“世界之最”:地质条件最复杂、地下水最丰富、坡度最大。隧道北口和南口海拔高差110米,纵坡达到4.1%,是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隧道。

  降雨丰富 水毁频发

  墨脱公路所在区域,为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暖湿气流的主要通道,雨量极其充沛,公路80K(公里)前后路段年降雨量达5000毫米以上。

  “由于墨脱公路沿线沟谷深邃、地质脆弱,加上降雨丰富,水毁一旦形成将带动30至50吨重的巨石在河流沟谷中奔涌滚动,对公路造成极大的危害。”参与公路设计的中交二公院墨脱公路设计代表组组长涂运良介绍。

  由于降雨造成的泥石流暴发,屡次使得公路断道,2009年,黑日桥泥石流暴发,将36米的钢架桥冲得越过了100多米宽的雅鲁藏布江,断道近一个月。

  雪崩地震易发、频发

  墨脱公路穿越岗日嘎布山脉南坡,处在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上,强对流天气导致冬季多强降雪,其雪线海拔4300米,较西藏其他地区要低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部分盛夏仍有积雪,极易发生雪崩、冰崩。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重点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邓超介绍,2011年3月,墨脱公路遭遇了3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在沿线8个区段共发生雪崩27处,造成了人员伤亡,机械设备重大损失。

  按照近两年公路施工天气记录,从10月中旬至次年4月底,冰冻雪灾严重,尤其在1月至3月降雪量增加,最容易出现雪崩灾害。

  墨脱属于地震高发区域,根据西藏地震局相关数据,几乎每天均有小震(平均每年发生400余次地震,震感强烈的有5至6次)。2010年12月、2013年4月,在墨脱县城附近发生了4.6级地震。

  告别孤岛 发展有路

  ——西藏墨脱各族群众的新期盼新梦想

  新华社西藏墨脱10月31日电(记者薛文献、何雨欣、许万虎)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脱公路正式通车。至此,我国唯一不通公路县——墨脱县摘掉了“高原孤岛”的帽子。路通了,不再怕雪山阻隔,不再与世隔绝,墨脱县群众有哪些新期盼、新梦想?

  门巴族老人次仁群培:“常回家看看”不再是奢望

  以前,进出墨脱总躲不过闯雪崩、过塌方,一路上要忍着蚂蟥、蚊虫的叮咬,沿着羊肠小道和临时搭建的简易便桥行走,稍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门巴族老人次仁群培,墨脱县格当乡人,年近七旬。“走出墨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无数墨脱人自小便埋在心里的种子。”次仁群培告诉记者,几十年前,他因工作原因徒步几十天离开墨脱,到拉萨工作;退休后因交通不便很少有机会回去,回家乡看看逐渐成了一块心病。

  如今,墨脱公路建成通车,在正常通车条件下,从波密县开车到墨脱县只需三四个小时,十分便利。次仁群培的夙愿很快就要成为现实。“党和国家千辛万苦修建墨脱公路,圆了墨脱人世代期盼的梦。对我们这些身在异地的墨脱人来说,常回家看看、踩踩家乡的泥土,将不再是一种奢望。”他激动地说。

  墨脱村党支部书记吉都:村民踏上快速致富“金桥”

  离墨脱县城不远处,有一大片红屋顶房子的村落就是墨脱村。年届花甲的村支书吉都家就在村边,两层小楼整洁而明亮,吉都全家13口人就生活在这里。

  早在11年前,精明能干的吉都看到了搞运输的商机,于是买了一台农用车,专门从墨脱公路80公里处运送物资到墨脱县城,很快挖到了第一桶金——15万元收入。

  不久后,村里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如今靠着这些大家伙,村民们出去承包建筑工程,这个700多人的村庄人均年收入已达6000多元。

  “现在公路修通了,危险性也大大降低了,人们外出跑运输的积极性更高了。”吉都笑着说,“路况好,人心就不虚。有了路,生活就会变得更好”。如今来墨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吉都还计划带领村民发展家庭旅馆。

  墨脱县完全小学校长次达多杰:学生背起新书包 营养餐更丰富

  墨脱县完全小学有302名学生,大多是珞巴族。校长次达多杰说,公路通车后,学校的图书资料更新更快,桌椅板凳也不再陈旧。每到新学期,背着新书包来报名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12岁的扎西顿珠是墨脱县甘登乡加崩岗村人,在县完小上5年级。记者看到,在这个满脸高原红的小学生背后,一个陈旧的小书包早已褪了色。“老师说了,公路修通后,在商店每年都能买到新书包了!”扎西顿珠欣喜地说。

  “目前学生每人每月有260元 三包 经费,每天能享受3元钱的营养午餐,还能喝到从外面运进来的牛奶。通车后,不出县城就能买到各类营养食品,孩子们的健康也将得到保障。”次达多杰说。

  餐馆老板杨明庆:食材种类更多 价格更低

  杨明庆,四川内江人,6年前与家人来到墨脱开起了一家川菜馆。杨明庆的餐馆不大,干净整洁。“以前墨脱的菜大多是当地种的,产量小,价格高;猪肉、青菜,全是老百姓通过人背马驮运进来的,价格也贵。每到冬天大雪封山,辣椒、西红柿、茄子等都需要从波密运进来,动辄30元1斤。”杨明庆感慨。

  记者发现,公路修通后,墨脱县城市场上的菜品种类更全了,莲藕、山药等过去根本买不到,如今应有尽有。杨明庆说,希望墨脱公路通车以后,大量的肉食品能源源不断地补给到墨脱市场,我要烹饪更多的菜品,让外地游客知道我们墨脱的餐饮水平跟内地没有区别。

  墨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东山:病人转运告别“鬼门关上走一遭”

  “原来靠两只脚,现在靠汽车的4个轮子,这种便利以前根本不敢想。”墨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东山说,“从前危重病人转运就像在 鬼门关上走一遭 ,如今都能保证及时送往波密县、甚至林芝地区就诊。将来,不会再有病人因转运而造成二次伤害”。

  杨东山希望今后有更多专业医疗队走进墨脱,对这里的医生、护士进行培训;希望县城到各乡镇的路也能修好,医护人员下乡送医送药,为老百姓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将不再是难事。(参与采写记者黄兴、王军)

  (原标题:新闻分析:墨脱修路缘何难于上青天?)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