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3年 > 墨脱公路月底通车

“珞渝文化第一人”冀文正:那份未了的墨脱情缘

时间:2013-10-30 |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 作者:田宁

  “如果在我有生之年,不尽最大力量把珞渝文化搜集起来留给后人,我对不起历史!”

        ——冀文正

冀文正(中)和墨脱县门巴、珞巴民族同胞的合影

  他先后28次翻越喜玛拉雅山、8次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是被权威人士认定的对大峡谷情况最熟悉的人;他连续在墨脱工作16年,是在墨脱工作时间最长的汉族干部;他被誉为“珞渝文化第一人”,搜集珞渝文化500多万字,拍摄相关照片1200多幅,是搜集、整理、研究珞渝文化成就最大、掌握资料最多的民俗专家。

  他叫冀文正,今年80岁,西藏自治区离休干部。他说,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源于对西藏神秘高原地区探索和研究的永无止境,更源于自己对好客的墨脱县门巴、珞巴民族同胞的未了情结。

  徒步进墨脱 结缘一生珞渝情

  1950年,举世瞩目的川藏公路通车,15岁就已参军入伍的冀文正随18军沿川藏公路奔赴西藏边陲,在林芝波密县一带工作。

  1954年夏秋之交,冀文正被委以重任,到与世隔绝的墨脱县工作。没有丝毫的犹豫,他打好背包,带着50斤东西、20斤大米、1斤油和两只枪,由一名藏族向导带路,徒步向墨脱走进。

当年进入墨脱的路 (冀文正/摄)

  “墨脱什么都好,就是路不好。”回想第一次进墨脱的艰险,冀文正记忆犹新:“从扎木翻越喜马拉雅山,要通过原始森林、热带雨林、蚂蟥区、塌方区、东蛇山,还有湍急的河流,只能靠一根40厘米左右宽的独木桥通过。悬崖上没有路,人只有拉着藤子往下面慢慢滑,如果藤子断了,人也就完了。”

  翻过高高的多雄拉雪山,终于进驻珞渝地区的墨脱县。从进驻墨脱县的第一天起,冀文正便与珞渝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墨脱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隐秘的莲花”,而在地理和民俗上则被称作“珞渝地区”。这里生活着与外界鲜有接触的珞巴人和门巴人。

  冀文正原本也认为这是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民族,然而他很快发现,珞巴人和门巴人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俗文化诸方面,完全有异于其他少数民族,保留着大量原始部族独具一格的形态。

门巴族猎人英姿 普布刀杰 1925年生 墨脱村 摄于1957年(冀文正/摄)

  “他们的服饰有着明显的狩猎民族的特征,带着熊皮帽,上面还有獠牙,都佩戴腰刀等狩猎工作。还有他们的歌谣、谚语,讲述的都是极为动人的故事。” 冀文正被他们所创造的奇诡壮丽、巍巍荡荡的文化遗产所吸引。

  然而语言的障碍让冀文正举步维艰。“在西藏工作,‘哑巴’是最难受的,没有翻译,苦恼得很。”冀文正开始学习珞巴族和门巴族的语言。当地人说一个词,他就立刻用随身的小本子记下来,就这样一个词一个词地开始学习。八个多月后,冀文正走出了“哑巴”的世界,熟练掌握了珞巴、门巴的语言,为进行珞渝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对当地语言的掌握,为冀文正与当地百姓进一步沟通打开了大门。他被这些新奇、闪光、丰富多彩的文化矿藏所吸引,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如果在我有生之年,不尽最大力量把珞渝文化搜集起来留给后人,我对不起历史!”他要把这些文化富矿开发出来,献给社会,献给关心它们的人民。

  半个多世纪以来,冀文正搜集原始资料达500余万字,拍摄相关照片1200余幅,通过消化、整理、校勘,成书出版,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中珞渝文化的空白,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珞渝文化提供了目前最完整、最丰富、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酋长千金民歌示爱 “米米老冀”善意撒谎

  初探珞渝文化后,冀文正被深深吸引。尽管墨脱被称为高原孤岛,艰难困苦难以想象,但是冀文正在这里整整工作了16年,与这里的老百姓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其中也发生了不少让冀文正难忘终身的故事。

  地处亚热带气候的珞渝地区,向来是疾病的高发区,其中尤以疟疾为烈。冀文正说:“一到夏天,三分之一的人都躺在屋里,那时候没有医疗设施,都是巫婆神汉给老百姓治病。”

  一次,冀文正来到一位部落酋长家中,没想到,他们没有表示出欢迎的意思,反而眉头紧锁。原来,酋长的女儿己染疟疾一个多月。“后来我才搞清楚,当地有个习俗,家中有人生病,门口会挂上树枝,三天之内生人不准入内。”

冀文正在墨脱工作留影

  恰巧,不懂“规矩”的冀文正通过自学掌握了一些治疗疟疾的方法。通过3天的治疗,酋长千金痊愈了,活生生的事例从此改变了当地人驱鬼治病的陋习。

  痊愈后的姑娘开始每天在冀文正的住所前即兴唱着歌谣:天上圆圆的月亮,请不要匆匆走向西方,我和情人相会,想借用你的银光。原来,酋长千金爱上了冀文正。

  “从来没听过这么好听的歌谣,我们的诗人都写不出这样优美的句子。”21岁的冀文正被深深感动。那时的他还是单身,因为工作原因,不少曾表达过爱意的内地姑娘都与他“拜拜了”。但是,当时国家对汉族干部的婚恋有明文规定,若贸然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会引起坏人中伤,也不利于边疆建设。冀文正只好借来女战友的照片跟酋长千金说:“自己早有对象,要回去结婚的。”  “珞巴族最忌讳的就是偷东西和说瞎话。”冀文正不得已说了一次善意的谎言,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惟—一次在兄弟民族面前撒谎。

珞巴族、门巴族同胞和冀文正(左三)

  冀文正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爱情,但他从不后悔。他和两个民族之前的感情,用他的话来说,那是兄妹之情,都是真心实意的。“怕我晚上寂寞,老人就过来陪我聊天;我没有住宿的地方,他们就无偿给我修了一个吊脚竹楼;我生病了,他们就去山上挖草莓,送鸡蛋送到家里。”冀文正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提高当地的生产技术。曾经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玉米人工授粉和水稻合理密植,切实提高了当地玉米和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1954年冀文正刚到珞瑜地区时,国家尚未正式确认门巴、珞巴两个民族的成员地位。他搜集整理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并将对珞巴、门巴的研究成果上报自治区和国务院,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64年和1965年,国务院相继颁布确认了门巴族和珞巴族分别为我国单一的民族。

  珞巴族老乡们感恩这位老墨脱人,亲切地称他“米米老冀”,汉语意思就是“老冀爷爷”。

  颐养天年 然那份未了情缘

  1970年初,一纸调令,使冀文正离开了墨脱县,来到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工作。得知他要调走,珞巴人和门巴人纷纷前来送行。

  冀文正坚持传播珞渝文化,自费出书,多次进出墨脱搜集民间资料。他说:“一个谚语、一首歌谣,那就是一个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用钱是买不到的,作为一个老墨脱人,我有义务把珞渝文化搜集起来奉献给更多的人民。”

  这样的责任让冀文正即使退休,依然情牵墨脱。1988年5月,他从西藏民政厅退休,7月刚刚开山,就进墨脱去了;1991年,他再次前往墨脱三个月,为解开一些疑问并搜集更多资料;1996年,已是63岁高龄的他再次前往墨脱,待了八个月,为了丰富调查材料。

  1998年,冀文正第28次翻越喜马拉雅山,走出墨托时,他在日记中写道:“虽是花甲老夫,每天仍手持拐杖,打着绑腿,扎上腰带,身背藤筐,头戴草帽,活像一个地质队员和山行者。热爱和理想使我永远追求并乐此不疲……”

耄耋之年的冀文正始终情牵墨脱、心系珞渝。(刘晋川/摄)

  2011年,策展人罗浩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派镇景区举办了“人文大峡谷——冀文正墨脱、雅鲁藏布大峡谷摄影展”,78岁高龄的冀文正再次来到大峡谷。望着昔日的一片荒山野岭变成风景优美的世界著名旅游景点,老人连连感叹。

  耄耋之年的冀文正始终情牵墨脱、心系珞渝,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为传播和弘扬珞渝文化继续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