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4年 > 解读《2014年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1+6”工作方案 》

“9+3”计划:托举四川藏区发展新希望

时间:2013-02-01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作者:周芳

  2012年,四川省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成都地铁公司)迎来了我国第一位藏族地铁女司机,她就是第一批享受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以下简称“9+3”计划)的学生——肖芳。

  “因为‘9+3’计划,我这个山里女娃能够在大城市开地铁了。”肖芳高兴地说。

  2009年,通过“9+3”计划,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的肖芳进入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学习。2012年,她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进入成都地铁公司工作。

  2009年春季,四川启动实施“9+3”计划——每年组织1万名四川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截至目前,“9+3”计划已先后组织近4万名藏族聚居区学生在内地90多所重点学校免费就读,其中,近1万名学生已经学成就业。

  让藏族聚居区孩子都能上学

  2009年2月19日,当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启动仪式在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举行时,现场还进行了“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宣传。宣传的目的在于让这一免费教育政策家喻户晓,使更多农牧民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

  2009年9月,1.29万名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藏族学生,分批乘车到达内地18个城市的85所中职学校报到入学。他们中的87%以上都是农牧民的孩子,这是四川教育史上藏族聚居区学生赴内地读书规模最大的一次。

  为确保“9+3”计划顺利实施,四川建立了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经费保障体系,在本省遴选了90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作为“9+3”计划实施学校,对“9+3”计划招收的所有学生免除学费,给予生活、交通、住宿、书本等补助。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3年来,中央和四川省投入“9+3”计划资金共7.19亿元。

  甘孜州得荣县拉姆村的藏族男孩扎西,目前就读于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他说,如果没有“9+3”计划,很多像他一样的藏族聚居区孩子也许只能像祖辈们那样以种地、放牧为生,一辈子也不会走出大山。

  确保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坚持“育人为本、重德强技、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遵循“第一年注重养成教育,打牢学习基础;第二年注重技能培养,促进学有所长;第三年注重顶岗实习,推进学生就业”的培养思路,四川藏区“9+3”计划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藏族聚居区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藏族聚居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狠抓技能培养为重点,确保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甘孜州丹巴县的藏族小伙尼玛德吉初中毕业后,与很多同龄人一样,在家乡开始了放牛、挖虫草的生活。2009年9月的一天,他正在田里干活,乡政府的人带来了“9+3”计划的通知,他的人生航向自此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2009年秋季学期,尼玛德吉到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就读汽修专业。经过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以及进入实习公司顶岗实习3个阶段后,如今,尼玛德吉已经是成都市一家丰田4S店的正式员工,每个月收入4000元。他计划五六年后,技术熟练了,就回家创业,“我们家乡太缺技术了,回去创业很有意义。” 尼玛德吉说。

  为藏族聚居区培养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德高技强、全面发展”的藏族聚居区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四川藏区“9+3”计划的最终目标。截至目前,“9+3”计划首批毕业生中,已有2000多人回到四川藏区,投入到家乡建设当中。

  2012年,通过“9+3”计划毕业于四川省绵阳职业技术学校的阿坝州九寨沟县的藏族姑娘仁见佐,考进了松潘县的乡镇事业单位。有了稳定的收入,岗位也与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对口,仁见佐十分满意。

  与仁见佐一起考入乡镇事业单位的还有通过“9+3”计划考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泽旺尼美。在学校里,他学的是唐卡专业。与他同专业的同学中,有近20人回到了家乡担任小学美术老师。

  像仁见佐、泽旺尼美以及他们的同学那样,一大批有志于回乡就业创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陆续学成归来,将在家乡建设中贡献力量。

  在“9+3”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藏族聚居区基层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四川统筹调整完善专业设置,逐年适度扩大了幼教、医护、企业管理、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加大了藏族聚居区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四川教育工作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13年,四川藏区将继续推进实施“9+3”计划。 

责任编辑:石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