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4年 > 第四届西藏发展论坛 > 大会发言 西藏发展的机遇与选择

论西藏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时间:2014-08-08 | 来源: | 作者:

  论西藏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中国)苏发祥

  内容提要:西藏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生态屏障,西藏的生态问题对西藏以及中国整体性可持续性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西藏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虽已占中国之最,但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对此,笔者建议,可考虑将西藏自治区化为一个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然后进行分级分区管理。在处理西藏环境问题时,建议将地方性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和调动当地民众的主管能动性,提高民众的现代环保意识。

  关键词:西藏、自然保护区、分布特点、挑战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亚洲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对整个亚洲甚至北半球的气候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青藏高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多样,拥有从热带到寒带过渡的丰富的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使西藏地区集中了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也使西藏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因此,西藏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生态屏障。西藏地区的生态保护问题是中国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 西藏的自然环境及其特点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区面积仅次于新疆自治区和内蒙自治区,达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地理位置在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之间;北连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邻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则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相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西藏自治区边界线其总长可达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青藏高原的隆起为西藏自治区创造了一个高海拔、地形复杂的地貌,西藏因此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区内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为使区内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山脉逶迤绵延,雪山皑皑冰川密布、沟峡陡峭深切、戈壁及裸石散落各地。按照不同的地貌和所在的大致区域,可以把本区大致分为:喜马拉雅高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

  几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位于藏南的喜玛拉雅高山区,这里地势极高,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是真正的“生命禁区”。其中以喜玛拉雅山脉最为神秘;而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上 、地处西藏定日县境内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域。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约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其间夹着许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藏东高山峡谷区即著名的横断山脉地区。大致位于那曲以东,以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流域及一系列东西走向及至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为主体,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葱葱郁郁,连绵起伏的山麓仿佛大地的曲线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

  气候

  西藏的气候受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因而独特多样。随着地势的变化,气候也随之呈现出西北与东南的差异——总体上西北寒冷干燥,东南温暖湿润。气候类型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有: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亚热带、热带、五种类型。而藏东南及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所能见到的“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象,则是由于高山重叠、地势迭次升高使气温逐渐下降所引起的气候带的垂直变化。

  藏南和藏北气候差异很大。藏南谷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8℃,最低月均气温—16℃,最高月均气温16℃以上。藏北高原则呈现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冰冻期长达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6—8月较温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风。因此,对于旅行者来说,到西藏旅游,3—10月较为适宜,其中6—9月为最佳时节。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1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间也是全国最长。不过与我国内地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多数地区气温偏低,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例如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盛夏8月白天气温仅为10℃左右,夜间气温甚至会降至0℃以下。

  山脉、河流、湖泊分布

  西藏高原上北有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唐古拉山脉连绵千里,南有喜马拉雅山脉直上九天,西有跌宕起伏的喀拉昆仑山脉,东有山高谷深的横断山脉,境内还有纵贯东西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其支脉,这些矗立于高原上的巨大山脉平均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其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5座,自然景观独具风采。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山系,它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达200—300公里,主脊山峰平均海拔6200米,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珠峰周围有7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42座,其中4座超过8000米。

  河流。青藏高原的沟壑密布的山岭之间普遍发育着现代冰川,许多大江大河的源泉来自于冰川融水;因此西藏境内水系密布、江河纵横,河流的年均径流量为4482亿立方米。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20多条,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则有100条以上。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及其五大支流——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帕隆藏布江和多雄藏布江,还形成了长江和澜沧江(下游称湄公河)上游的滥觞。西藏的河流类型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种:外流河按其大体分属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的边缘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多是以高山雪水为源、以内陆湖泊为中心、且多为季节性流水,支流较少,下游或消失在荒漠中,或在低地潴水成湖。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第一大河,在我国境内全长2057公里(在我国河流中居第5位),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在我国河流中居第6位)。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海拔5500多米的杰马央宗冰川,自西向东穿过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等4个地市23个县,在米林县和墨脱县的交界处被喜马拉雅山东段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挡住去路而被迫改向,在此形成了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峡谷大拐弯。1998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南至墨脱县巴措卡村,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其长度超过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440公里),深度超过秘鲁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里水力资源丰富,两岸原始森林丛生,是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

  西藏的湖泊总面积达2.3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大小不一、景致各异的湖泊多达1500个,它们错落镶嵌于群山莽原之间。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湖泊就有近1000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湖泊也有17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纳木措、色林措和扎日南木措,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西藏湖泊类型多样,几乎占据了中国湖泊的所有类型,其中以咸水湖居多——初步查明的各类盐湖大约有251个,总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盐湖的周围多有丰饶的牧场,是野生动物经常成群结队出没的地方。

  纳木错、玛旁雍错、羊卓雍错被并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在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拉姆拉错湖、地处藏北的苯教著名神湖当惹雍措、位于安多县的错纳湖等湖泊也被认为是具有神圣色彩的神湖。西藏的湖泊大多水色深蓝、清澈见底,常与高耸入云的雪山相互映照,形成神山圣湖的美丽奇景,见之令人心旷神怡。

  西藏的湖泊各具特色。其中纳木措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巴松措也叫错高湖,在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境内,以风景宜人而著名,并于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羊卓雍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也是藏南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森里措位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隆嘎尔乡境内,海拔5386米,是世界第一高湖。玛旁雍措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湖水常年清澈见底,湖面如镜、胜若宝石,与冈仁波钦山并称为“神山圣湖”。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