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4年 > 第四届西藏发展论坛 > 议题一 西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机遇

时间:2014-08-08 | 来源: | 作者:

  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机遇

  廖贻东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标志着西藏开启了历史新纪元,1959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并进行了民主改革,从此,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受特殊区情影响,区内非公经济发展除表现出与全国非公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

  阶段性与区域特殊性共在

  一、阶段性历程与政策关联特征

  1950年—1965年恢复发展时期。和平解放前,受国外势力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影响,城镇手工业纷纷倒闭。1959年民主改革以后,西藏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个体工商户不断涌现。

  1965年—1978年停滞发展阶段。受“文革”的冲击,个体经营户锐减,到1978年底,注册登记的个体经营者只有53户。

  1979年—1983年平稳转型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藏非公经济步入全新的发展轨道。1980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西藏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个体工商业得到一定发展。

  1984年—1991年较快增长阶段。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区党委、政府提出“应少搞国有经营的工商企业,主要发展个体和集体经济,大力扶持各种专业户,除国家调拨的商品外,西藏本地区的产品可以全部实行市场调节”,非公经济较快发展。

  1992年—1999年快速成长阶段。党的十四大“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个体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区党委、政府1994年根据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颁布了《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为西藏非公经济快速成长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1999年—2011年高速发展阶段。1999年,区党委、区政府制订并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决定》、《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2000年又根据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出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2005年制订颁布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为非公经济高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进入“十二五”以后跨越式发展阶段。2011年,区党委、政府召开了第一次非公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非公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和《西藏自治区非公经济中长期(2011—2020)发展指导性规划纲要》,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同志提出了“五放、六支持”的总体方针(“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 “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强支撑、少检查、重激励”),提出了力争到“十二五”时期末非公骨干企业达到100个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翻一番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的发展目标。据统计,到2013年底,西藏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2.8万户,注册资本(金)436.67亿元,从业人员63.4万人,提供地方税收的91.8%,并成为外经外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市公司的主体。

  纵观西藏非公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政策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与非公经济发展状态高度相关,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受政策变化而波动的特征。

  二、区域性特征

  1、非公有制居市场经济的主体,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3年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2.8万户,占西藏各类市场主体的95.4%。与2010年相比非公企业户数年均增长37.2%,注册资本金由年均增长25.7%,从业人员以年均23.6%的比例提升,增速均明显高于同期国有经济成分。

  2、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部分已成为行业领军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西藏营业收入上亿元的非公企业有70余户,注册资本上亿元的私营企业有120余家。近年来,1533家资金雄厚、竞争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企业入驻拉萨经济开发区、柳梧新区、达孜、堆龙工业园区,成为非公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主体、税收主体和投资主体。西藏共有11家上市公司,其中非公控股企业8家。当前拟培养上市公司7家,非公企业占6家。

  3、强化科技意识和品牌意识,企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非公企业拥有自治区著名商标53件,中国驰名商标9件。西藏奇正藏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奇正创可贴已经是全国著名品牌,5100、珠峰冰川矿泉水成为国宴用水。

  4、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2010年非公经济组织上缴税收40.05亿元,占西藏税收总额的79%,2013年135.5亿元,占比91.8%,年均增长49.56%。

  5、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活力源泉

  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国有经济垄断投资领域的局面,使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多元化的格局。2010年非公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7.9%,2013年占比超过30%,年均增长21.8%。

  非公经济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的单一投资领域逐步向交通运输、采矿业、水电业、房地产业、藏医藏药业、土特产行业、城市建设等行业发展。而且,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吸收民间私人资本,对西藏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6、扩大劳动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主渠道

  近几年,西藏非公有制经济依靠其自身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解决城镇、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2010年解决就业20.8万人,2013年63.4万人,年均增长23.69%。另外,非公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10年的13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14.5亿元,年均增长13.99%,不但促进了市场经济繁荣、增加了群众收入,也直接促进了社会稳定。

  总之,改革开发以来,西藏非公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