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作家杨志军 > 人物

画家朱颂民

时间:2010-08-18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赵利平

瑞气乾坤(国画)朱颂民作
瑞气乾坤(国画)朱颂民作

  当一种笔墨语言无法完全诠释作者内心激荡的情感和艺术的表达时,作者没有理由不去寻找另一种新的模式或者语言来加以补充乃至代替。朱颂民便因为一次偶然走进西藏的机会,为其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为那片壮阔神秘的大地而服膺,于是多年来反反复复多次进出藏域,为的就是寻找一种能表达内心激越感觉的新艺术形式而不断挑战自身体力、毅力与感悟力和创造力。因为那雪域的圣洁、大漠的苍茫以及高原醇厚质朴的民风,也因为那天边瑰丽的色彩与光影……一切一切都让朱颂民亢奋而冲动。但冲动之余,朱颂民却发现古往今来以西藏山水入画者甚少,特别是国画,完全没有成功的范例。因为这片远在地球之巅的土地是过往人们难以涉足的天涯,是一片仿若隔世的圣地,所以没有笔墨程式可借鉴,没有创作路径可遵循,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创造。这将是一条披荆斩棘的探索之路,一条不可预知风险的艰辛之道,但朱颂民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此征程。

  朱颂民尝试放弃已惯于表现秀美温润岭南山水的笔墨技法,放弃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传统组合构图,而是用粗犷的线条、泼辣的色墨与大胆的形式,直面西藏景观,紧跟内心感觉,力求呈现出西藏真实的山情水性,表达出作者圆融神圣的虔诚心境。朱颂民坚信艺术应与时代同步,传统的笔墨程式也是前人从无到有的创造,而当这种程式不足以满足使用的需要时,就要大胆去创造,当前新的尝试也终将会成为可资后人借鉴的传统,艺术的真谛便在于创造与个性。所以,对于西藏的描绘与讴歌,朱颂民充盈着激越慷慨的情感,充盈着勃然喷发的才思,笔下恣肆畅意的宣泄常常令人荡气回肠。画作豪健的笔墨、雄强的景观呈现出一种阳刚之气和狂野之美。

  对于藏域山水的表现,朱颂民还刻意强调一种壮美、一种力量。为了表现视觉的强烈与冲击,他常常借鉴西画的色彩表现,但又不是依样画葫芦地使用色面,而是秉承传统笔墨的精髓去融会贯通。他说并不是用色就会俗套,只是用色的过程中要融汇笔墨,如果没有笔墨则会变成了用宣纸画西画,所以他是使用笔墨的方法驾驭色彩。他的画作尽管常常大胆泼色,但依然见线见皴,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肌理与张力的强度。当然,并不是颜色越多越好,如果一种颜色可以解决表现的需要时就坚决不要使用多种颜色。中国水墨画仅是黑与白便可演绎出万万千千的境象,所以越单纯的色彩形式感就越强,越简单的观感就越有丰富的意蕴,一切形式与方法的选择均应源于画作表达的需要。在简单中演绎丰富,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这才是艺术的水平所在,因为要把繁琐变成概括并不容易。所以朱颂民的画作往往描述的事物不多,但却总是气象万千;往往点景的人与物是那样渺小,大自然却是那样雄浑博大。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融注画面,才反映出作者辩证的思考和容易引发观者心灵不期的落差。

  《瑞气乾坤》中,朱颂民便强调了一种松与重的对比,在红、黑、白仅有的三种颜色中,他不是采用白粉去表现云雪的景象,而是以朴素的留白体现出单纯的形式与强烈的质地。主调的红色用得大胆而又夺目,其实红色是非常难以驾驭的,稍不适当就显俗气或者轻浮。为此,画家从底色开始积染,最后才用大红朱磦来提点,于是丰富的色差变化与墨彩线条的皴擦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肌理与强烈的观感。阴霾的云天与苍凉的雪山在留白中以积墨结合泼墨写就,丰澹的墨韵挥写出一种磅礴的气势。云涌雪覆中依然山脊尽染的景观是我们见所未见但又不可不信服的,因为在世界屋脊的西藏,山脊连天的莽莽群山有着高亢绝世的神奇。画作所表现的地球天际的恢弘壮丽与神秘奇妙,相信会让观者与作者共同萌发崇高的景仰及浮现梦幻般的观感。

责任编辑:Dragonking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