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作家杨志军 > 西藏情缘

杨志军:要獒性不要狼性

时间:2011-02-11 | 来源:《华夏时报》 | 作者:

  本报记者杨雅莲报道2005年,因为《藏獒》的畅销,作者杨志军成为本年度文坛最大的黑马。继长篇小说《藏獒》后,杨志军又一部《远去的藏獒》即将出版。昨日,记者采访了杨志军。

  新书其实是本作品集

  华夏时报:《远去的藏獒》是一部对《藏獒》的一种重复?

  杨志军:其实两本书有很大的区别。在长篇小说《藏獒》中,藏獒仅是艺术形象,而《远去的藏獒》却是一本小说集,有从我20年积累中所选的十多篇散文,《远去的藏獒》仅是其中一篇,因为比其他文章出色,就拿来当书名了。在《远去的藏獒》中,有我对高原文化的描述和更深层次的反思;我为什么写《藏獒》;还有我的一些经历,让读者看到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才会写出《藏獒》这本书,可能更真实、更思考、更深刻。

  华夏时报:这样说岂不是《藏獒》以“藏獒”为主体,而《远去的藏獒》以“你”为主体?

  杨志军:(笑),对。《藏獒》的主体是藏獒,而《远去的藏獒》主体是我。读《藏獒》,你会从表层的獒性看到深层次的人性;而看《远去的藏獒》,你会从表层的人性上看到深层次的獒性。

  想证明畅销也可以深刻

  华夏时报:那读者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新书在跟前一本的风?

  杨志军:我怎么会跟自己的风呢。我对《远去的藏獒》有很大的信心,因为其中的每一篇散文都是精致的,而非粗制滥造。

  华夏时报:自己感觉这本书还会像《藏獒》那么畅销吗?

  杨志军:我想可能不会。因为《藏獒》的读者群非常宽泛,而《远去的藏獒》却是具有思索性的东西,读者可能更理性化与知性化。

  华夏时报:《藏獒》的畅销给你带来了很大的成就,这本《远去的藏獒》呢?

  杨志军:宁静,沉淀后的感觉。的确,正如你说的《藏獒》非常畅销,也可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收入,这是我未曾料到的。可能大家都会认为一个畅销书的作者是追逐时尚的、是不深刻的,这本书就是想向读者证明我是很有生活积累、思索厚度与文化底蕴的。

  藏獒精神补充人类精神

  华夏时报:因为《藏獒》这本书,有了一个很新锐的名词“藏獒精神”。

  杨志军:“藏獒”中蕴含着很浓的精神。这种动物有许多优点,比如勇敢、无私、忠诚、大义凛然,而这些优点恰好是人类所缺失的。我觉得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动物有着这么多优点,而我对藏獒呼唤、对藏獒精神的赞美,其实是对人性的回归。

  华夏时报:藏獒有这么完美,就没有缺点吗?

  杨志军:有,比如说冷漠,还有孤傲。但是在我看来,藏獒已远远不是动物,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号,我所看重的就是这种符号带来的积极作用。而且,藏獒代表着一种自我反省、自我约束、独善其身的一种精神,在一个利益纷争的社会,它是干净的。比如说,藏獒从不乱咬人,从不争抢别人家的食物,但是当外人侵犯到他主人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虽然比较凶猛,但却是有规则、有秩序的。

  华夏时报:你认为这种精神恰恰应该是人类所应具备的。

  杨志军:对,不知能不能呼唤起。所以,我感觉自己真的非常天真,像一个小孩子,用一种童话的形式想感动坚固的成人世界。

  发扬“獒精神”抵制“狼精神”

  华夏时报:近年,好像以动物为创作背景的书特别多。

  杨志军:读者原来就喜欢陌生化的阅读。而且,因为人善良的特性在一天天丧失,而人类已不足以承担一些美好的特性,而且读者看起来也会觉得太假,所以需要用动物来承担,如果连动物都具备的品格而人类却不具备,可能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华夏时报:但频频地以动物为创作基底的书,读者也会厌倦的。

  杨志军:读者最需要一种新鲜的感觉,我也认为出版社频频出一些以动物来叫嚣一种精神的书是非常不奏效的。所以,以动物为体裁的书不怕多,而是更靠质量取胜。

  华夏时报:那你还会以“藏獒”为题材吗?

  杨志军:还会的。因为,我对“藏獒”还会有新的认识,也会有新的看法,我的思路并没有结束。

  华夏时报:而你又恰恰是反对狼性的。

  杨志军:对。你看现在有一系列狼精神的书。其实,狼也有优点,但却很少,而且狼具有的优点藏獒都具有。所以,两种精神是背向的,所以发扬“藏獒精神”就得抵制“狼精神”。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