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昔日农奴 今日主人

农奴泪:克松村祖辈们永生难忘的历史记忆

时间:2011-03-28 | 来源:《西藏日报》 | 作者:马疆虎 梁军

这是苦难深重的农奴盼来亲人解放军的剧情(3月25日摄)。记者 洛桑 摄

3月25日,乃东县克松村一名妇女含泪观看话剧《农奴泪》。记者 洛桑 摄

  3月25日清早,薄雾轻绕,凉风袭人,远处山上白雪皑皑。9点刚过,身着节日盛装的村民们、佩戴鲜艳红领巾的小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乃东县克松村村委会广场,翘首期盼着话剧《农奴泪》的开演。

  在隆重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两周年之际,一部由西藏民改第一村——山南乃东县克松村农牧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农奴泪》恢复上演,由此揭开了“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活动的序曲。

  历史的再现

  历史是一面镜子,告诫人们勿忘过去,珍惜现在。

  《农奴泪》以农奴赤来多吉一家六口三代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述民主改革前,克松庄园农奴赤来多吉一家不堪忍受农奴主的剥削压迫,奋起反抗,却遭到农奴主的残酷镇压,而后在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带领下,消灭农奴主,焚烧地契,获得土地和牲畜,过上幸福生活的情景。

  农奴们遭受的苦难罄竹难书!

  把《农奴泪》当作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我们管中窥豹。

  或许,对于回忆,一部《农奴泪》足够!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这是《农奴泪》开演前总要播放的一首曲子。这支早已在青藏高原传唱的歌曲,用动人的旋律唱出了西藏各族人民对共产党的满怀深情。

  经历过严冬,最懂得阳光的温暖。《农奴泪》中,农奴们那高喊的“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道出的是百万翻身农奴获新生的无限感激之情。

  六个老人的心愿

  岁月是一把锋利的刻刀,让悲苦和幸福都在人们的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民主改革的浪潮,让包括克松村在内的全区农牧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从农奴到新社会的主人,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终生难忘。

  克松村村民白玛云旦等人是幸运的,他们的新生伴随着民主改革的浪潮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刚刚得到解放的他们,为了牢记新生前那段不堪回首的苦难日子,白玛云旦等人提议将农奴们遭受的经历艺术地再现出来,在工作队和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根据村民们的回忆,写作和排练了话剧《赤来多吉三代六口人的故事》,可在首演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当看到农奴被压迫剥削的惨状时,现场一时无法控制,村民们高呼口号,捡起石头,奋力砸向贵族和管家的扮演者,演出被迫中断。

  在随后的日子里,演出队先后到地区机关、部队和各县城等地演出无数次,每场演出,都在当地各界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文革十年动乱让这出当时还被叫做《农奴赤来多吉一家六口三代人的故事》的话剧演出戛然而止。而这一停,就是三十多年。

  2009年,克松村——这片红色土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包括白玛云旦在内,文革前参加过话剧演出,现在仍然在世的六位老人又想到了重排话剧之事。当年参加话剧排练的演员如今已年逾古稀,为使重排顺利进行,白玛云旦等六位老人自告奋勇,担当起了编剧和导演的重任。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理出了话剧脚本,初步选定了参加演出的人员。边排边改,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年初,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两周年前夕,六位老人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如果再不把话剧排出来,等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就会感到非常遗憾。”白玛云旦慷慨陈词。

  或许,给这个世界、给后人留下一段不忘昔日苦难的记忆,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老人们最大的心愿。

  演好角色苦累算啥!

  枯燥的走台、对词,让习惯了劳作的村民们有些陌生。

  《农奴泪》的再演人员中最小的16岁,最大的42岁,对于这群年轻人,他们的热情夹杂着从父辈那里汲取的情感,夜以继日,从早到晚地排练。

  有付出必有回报,有耕耘才有收获。

  扮演赤来多吉的白玛扎西,说起排练的事,滔滔不绝。当得知被确定为主角时,他心里很是担心,害怕演不好。好在岳父岳母当年都参加过话剧排练,他虚心向老人请教,得到真传,进步很快。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把电影《农奴》看了一遍又一遍,一招一式,模仿学习。把主人翁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想到农奴所受的苦和遭的罪,我对黑暗的农奴社会充满了恨,只有演好节目,才能不辜负受苦难的人民。”白玛扎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扮演贵族的久美色格,今年只有22岁,性格开朗活泼,但角色却要求他严肃,排练中迟迟不能入戏,在导演的耐心指导下,他逐渐找到感觉。为了演活角色,即使回到家中,他也加紧排练,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我的爷爷是奴隶,受尽了苦,民主改革后,成为了村里的积极分子,第一批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了话剧《赤来多吉三代六口人的故事》的演出,成了村里、乃至整个西藏由农牧民自编自导自演话剧的人,我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 久美色格如是说。

  管家的台词最多,导演看中了42岁的普布多吉。台词多,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无疑是一个考验,白天练,睡觉前练,就连晚上睡觉说梦话,也是和台词与演出有关的话,妻子说他都快成“戏痴”了。管家的形象,通过他的表演,凶狠、恶毒、残忍和奴颜婢膝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寒料峭中,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扮演奴隶的演员身着单薄的衣裳,光着脚丫。记者问他们冷不冷时,他们笑着回答,为了演出,值得。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农奴泪》如期恢复上演,向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记者手记:

  一场话剧《农奴泪》,我们看到的不是26个人的演出,而是那个时代西藏千千万万农奴所受到的苦难。我们也为那个时代的人感到骄傲,因为他们把劳动的镰刀、斧头变成了反抗压迫的工具,斗争、斗争,谁也没有挡住农牧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农奴获得的新生让那个时代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