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蕃尼古道的边关重镇——吉隆 > 相关

游走在天堂的边缘—蕃尼古道、西藏中尼边境吉隆沟印象

时间:2011-05-23 | 来源:腾讯旅游 | 作者:风花雪月

  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旅行就是体味不同的人生”。其实对每个人来讲 生命就是一场盛大的旅行,而日子就是路途中你经过的每一站风景,或美丽、或温暖、或忧愁、或喜悦。每个人都在这场旅行中寻找它的意义。 

  七月的一天,因为工作的机会来到了这个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还很陌生的边境小镇——吉隆。一早沿着中尼公路,经过了希夏邦马保护区与佩枯措,典型的西藏阿里地貌赫然出现在视野里,阳光肆意无忌的照射着这片散发出尘土与草香的大地上,裸露在地表上的所有物体,此时都在它炎炎的目光里呈现出各种强烈对比的阴影,世界原来是具有如此的立体美感。 

  天际,碧蓝如洗,千丝万缕的白云随意的漂挂在上面,犹如碧玉般镶嵌在后藏草原上的佩枯措湖此时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出现在我们眼前,荒凉苍穹与希夏邦马雪山伟岸身影的陪衬下更加显得妩媚动人,令人怦然。心中一股莫名的冲动在颠簸与蜿蜒曲折的马拉山口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愈加强烈了,吉隆就在眼前了!在当地发改委拉巴主任的陪同下800多公里的劳顿丝毫没有给我们造成体能上的限制,因为满目的风景一下从高原极地转换成了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风貌,海拔在短短的70公里忽然从4700米下降到了2000米左右,使人的视觉感猛的感到目不暇接了。越野车在查嘎寺所在的山脚停下来,拉巴主任用手指了指我们身后的一座小山说,“这里就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大师的修行地!”我随即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路边河对岸一座嶙峋的山腰处一座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风格的寺院映入眼帘,山脚下有条蜿蜒盘旋山间小路一只到达那座寺院。心想这条小路应该就是通往寺庙的路了,此时拉巴主任已经认可了我的想法,于是就在心里由衷的佩服修行地的僧侣们脚下的功夫了。听拉巴主任介绍当地有个传说:如果你与佛有缘,可以清晰的看见对面山崖上米拉日巴以前修行时的佛法身影。据资料查证:此寺全称查嘎尔达索寺,是噶举派第二代米拉日巴(1040——1123)的修行圣地之一,整个寺庙依山势而建,起伏错落,呈东西方向展开,由西至东大致可以划分为五大建筑群落,即:曲古拉尊巴仁真郎杰拉康衮、拉不让、哲布绒布切、杜康切姆与甘珠尔拉康、乌玛卓。西端为修行禅洞。南壁用石块垒砌而成,上抹泥墙。殿堂门道设于东南,宽大1米。洞内顶部有黑色烟怠痕迹,传说为当年米拉日巴在此修禅时驱散身体内的魔气所致。 

  如今,这一宗教圣地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每年米拉日巴的出生日时期,仍然有大批吉隆镇各村乡的僧俗群众以及来自康区和尼泊尔的佛教信徒来此朝拜,纪念这位伟大的佛学大师。 我们的丰田越野车尾随主任带路的车辆停在了一处不觉得很起眼的路旁,下车后主任又指着路左边一个路标一样的宣传牌说这里就是著名的“蕃尼古道”了,牌子上面有大概的简介,而后面就是一条幽静而生长着繁茂绿色植物的小道,我们决定顺着小路走进去探访下当年闻名于世的尼泊尔美丽的尺尊公主的踪迹,身体下长满了绿苔的小溪水缓缓的在脚底下流淌,碎石错落间时不时泛出白色的浪花,激溅着附近不知名的野花,阵阵微风吹抚着聪聪竹林,“太美了!”我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走到中间一面巨大的石壁前拉巴主任说这里就是清代石刻“招提壁垒”,似乎是直觉提示还是自己内心本来就具有一种好奇,我走近了这面石壁,就想用手去触摸下着悠悠远古的记载,脑海里不由的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浮现出当年骁勇的清军将士为了国家领土完整而和入侵者激战到底,为收复吉隆的金戈铁马,壮烈无比的幻想…… 

  据史料记载:“招题壁垒”在清代是对石刻所在山峰的称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七月廓尔喀军入侵西藏边境,先后占据聂拉木、吉隆(今吉隆镇),并向宗嘎方向滋扰。吉隆是西藏边境官寨,被廓军占据一年,廓军在石筑官寨下筑有一道高达二丈的石垒,四周分设据点。后福康安指挥将士拼力将敌军官寨攻破,歼敌数千人,吉隆得以收复,此地为清军反击廓尔喀军的进军要道。穿过这幽静的石峡后,刚刚还沉浸在古代战场上意气风发的思绪立马被一条气势庞大的山涧瀑布所打断。开热大瀑布于300余米高的岩壁上轰鸣而下,溅落在阶地,腾起10米高的水雾。我仿佛沐浴在细雨中。群山环绕,云雾缭绕,高山飞瀑,眼帘间远处的雪山在云间若隐若现好似即将出嫁的姑娘一般羞涩,车窗外一派人与自然的祥和之气,村寨错落有序。勤劳的村民们忙碌的在田间地头耕作,金黄色油菜花好像金色的丝绒地毯片片铺缀在绿色焕然里,低矮翻滚的云朵似乎要沉跌下来,与这片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里亲吻大地。对面不知名的冰川奇迹般的与葱绿的森林并存,难道这就是人们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香格里拉”?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然而这里的一切出乎我意料的美丽,游走了西藏很多的地方后,这里还是那么的具有距离与陌生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崭新而陌生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与世俗而繁忙的生活无关,因为不需要将生存的琐碎加入其中,因此此时的欣赏是单纯的。 

  吉隆小镇,很小,小的几乎可以夸张的说是几步丈量了。当天因为有地区工作组也下乡到这里,因为客满我们没有在招待所里找到房间,所谓的吉隆镇顺安招待所也就是简单的两层楼建筑,楼下一层还是吉隆海关、安全局等政府机关单位的办公所在地。于是,我们就在镇上一家当地藏族人开设的家庭旅馆里安顿了下来,不知是因为有县上拉巴主任陪同的原因还是本来就淳朴憨厚的本质,老板给我们开价也很低。老板是一个很慈爱的老人,儿子出外去务工了,只有老人和儿媳还有小孙子留守在家。后来在这里我也通过聊天和这位慈爱长者的交流,了解了不少关于吉隆沟美丽动人的传说与地方历史,所以每次回忆后,都非常的感谢这位老人。 

  当一个人对一个陌生的地方产生好奇后,就会有一种停不下来的激情,尤其是在一个偏远而比较特殊的地方。于是,行走就是最好的方式了。因为,我相信好多奇迹就在行走的路上,或许说想要了解和认知的一些东西就在路上吧,认知是结果,行走是方式,最后可能就是感悟了。 

  清晨和煦的阳光温柔的洒照在小镇上,空气是异样的新鲜,我贪婪的呼吸着这里散出草香古树味的空气出发了,从吉隆镇到中尼边境热索桥有24公里路,路况很糟糕,时而盘旋在森林、草甸之间、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吉隆藏布江峡谷俯冲而下,太阳不时透过矮云射出绚丽的光线,峡谷里不断的变幻着迷人的色彩,咆哮的吉隆藏布江水顺流之下,流出吉隆这个最后的小镇,流向另一端的尼泊尔王国去延续自己的美丽传说。 

  随着车队缓缓前行,镜头当然不容停留的拍摄,过了边检站不久后一会就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尼边境了——热索村,这个只有五户人家的小村最大的建筑当然非边防口岸莫属了,也是很小的两层小楼前横着一根拦车杆,楼上飘扬着鲜红的五星红旗赫然入目,几个边防武警战士们可能刚刚换岗,在温柔和煦的阳光下洗漱着,不远处的几位正在岗位站岗的值班战士威武的形象透出一股无形的庄严肃穆,桥对面就是尼泊尔王国,对面也飘扬着王国的国旗,国界就在眼前,好像很多边境都是以河为界,不由得会联想到中国象棋。热索桥有两个桥,老桥在1962年的一次洪水中被冲毁。1977年以后中国、尼泊尔联合在此遗址之侧两次修建现代热索桥,现在的热索村只有5户居民,中尼双方边民在此地进行原始的与物换物的贸易。公元789年,这里就是西藏与尼泊尔交往和通商的要道。相传在1300多年前和公元8世纪中,这里便是尼婆罗尺尊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和印度佛学家白玛穷乃(莲花生)由印度译传入藏的途径之路。这里距尼泊尔腹心发达地带较近,尼中双方公路对接只差30余公里,是历史上中尼双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尼间的传统边贸市场。197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类陆路口岸,曾经设有海关、商检等部门,后因樟木口岸的繁荣和吉隆口岸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停止,海关、商检等部门也随之撤消。1987年,国务院批准吉隆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近年来,国家为缓解樟木口岸通关压力和进一步发展西藏对外贸易,拟订利用和开发吉隆口岸,现在,国家投入巨资修建通往尼泊尔边境的“热索”公路已正式通车。另外国家援建尼泊尔通往吉隆口岸的一段“沙拉”公路的通车也为期不远了,同时,海关、商检等部门也在积极筹划当中。一个可能替代樟木口岸的现代化陆路通商口岸将在近年内出现在这里。 

  回到吉隆小镇的时间很早,不甘在旅馆里消耗有限的时间,于是又走进了吉普小村。晃晃悠悠的吉普索桥上看下去吉普大峡谷里激流澎湃,桥面距离峡谷底至少有1000米深,如果有恐高症的人,一定是到了这里就歇菜了。沿着石板铺就的弯弯曲曲的村寨小径就到吉普村了,调皮的孩子们用好奇的眼光仔细小心的打量着我,双目微触时,马上就露出了羞涩的笑容,立马撒腿就跑到远处回望着。 

  油菜籽花海浪般在阳光下摇动着身影,葱郁绿色的绿色之间金色就成了主色调了,远远飘摇欲坠的白云低低的遮盖着这个村寨,石屋,树木、油菜花,牛羊,一切都是那么随意而协调的点缀着大地,不由得自己停下脚步,仔细的欣赏着眼前的一切美丽,陶渊明先生如果看到这些,该又能用什么样的杰作来描述呢?对面走来了一对小夫妇,脸上堆满了友好的笑,我问她们,可否能给拍几张照片?她很欣然的接受了,指了指背着自己可爱的孩子给我用生硬的汉语说,“拍好后可不可以给寄过来?”现在这张照片已经寄给她了,估计这张照片会给他们带来不少喜悦。除了美奂美轮景色这里人们友好的微笑在我脑海里知道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小镇的傍晚也很喧闹,这种单调的喧闹区别于都市的喧哗,街头不时飘进来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尼泊尔歌曲的录音带,走进路旁的尼泊尔商店里尼泊尔商品琳琅满目,一下使本来就不大的小店显得更加狭小,最受欢迎的商品应该是尼泊尔咖啡和化妆品了,刺鼻的印度香水味道迎合着录音机放出的异国歌曲,还真的有点好像在国外的感觉。 

  随意漫步间来到了著名的历史古刹“帕巴寺”黄昏的光影下推开古旧的寺门,典型的尼泊尔建筑风格的寺院中,虔诚的老人在转寺院,廊檐下一排古旧的古铜转经筒仿佛像世人展示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一座千年古寺,位于吉隆镇政府所在地之东侧约有30米处。帕巴寺的建筑风格独特,整体形状为楼阁式石木塔,塔心有楼梯可盘旋至顶,从下至上共4层,层层出檐,逐层收分,顶部有黄铜制成的刹顶,以圆光、仰月、宝盖、宝珠联接而成,室内用红铜盖顶。据说帕巴寺的始建年代比拉萨大昭寺还要早,是松赞干布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时,在边镇所建立的镇边寺庙之一。 

  达曼村是个比较特殊的村庄,为什么要用特殊来表述呢?听拉巴主任介绍说,这个达曼人是长期以来从尼泊尔迁徙到我国西藏吉隆附近逐渐定居下来的一个民族,直到现在他们还隶属于藏族,真正他们自己的民族我们国家还没有正式认定。难道这又是一个门巴、珞巴及察隅僜人族?换句话说,又是一个待定民族? 

  乃村,听起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但是它此行最值得回忆的地方,小村坐落在在吉隆镇身后的山顶上,一条纯粹的小径,路旁成片的野花草丛和起伏的植被连成一体,在晨曦中万紫千红,春意焕然。抬头看到一座巍峨秀美的雪山,听拉巴主任讲这座山叫格鲁尼峰,是由于一只金鸡而得名。这一路真是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雪山在葱郁的密林中忽隐忽现,野生杜鹃花随处可见,满目的姹紫嫣红,娇艳欲滴,把这个原本幽静的山谷打扮的到处五彩缤纷,生机焕然。到达乃村要徒步这条山路3个小时的时间,拉巴主任和他在内地上学的儿子在前面给我们带路,体态略胖的主任身影不由得让我担心起他体力来,当我问他能不能行的时候,不善言谈的他对着我微微一笑淡淡的说:“没有关系,我们这里的干部下乡都是这样,这条路我都走了十几年了。”为了不至于感到疲乏,我不停的和他闲聊,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也了解了很多有关吉隆的情况。走走停停间3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一个转弯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绿色的地毯式的草原摊铺在眼前,面前还横着一面雪山,在云雾缭绕之间忽隐忽现,牛儿慵懒的在草原上侧卧着,遍地盛开的不知名的野花,花香随着微风阵阵扑鼻而来,如此开阔的视野里此时到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由衷的感叹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村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一会就把荞麦饼啊,土豆啊,酸奶啊,只要算是好吃的东西都给上齐了,当然少不了的还有青稞美酒了。我问村长,对面的雪山叫什么名字,他说“外形很像一匹马,雪山名叫 ,其实这个雪山就是位于尼泊尔王国境内的“鱼尾峰”。 

  几个孩子在花海里嬉戏玩耍,好奇的眼光中透出一丝欣喜。其中在不远处的花丛里还有个孩子安静的睡着,一只鞋还洒落在头顶,看着孩子酣睡的样子,好像是在母亲怀抱里一样的安祥,没有任何的不安与躁动,多么和谐的画面啊!难道这里就是传说中仙境?人们与世无争的祥和姿态加上这完美的景致完全可以媲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许这里就是我们所谓的天堂吧! 

  就要离开了,带着这次许多的朦胧和疑惑,带着自己对这里一片由衷的赞美和叹息,不过我还再来的,因为这里每一个地方、每个人都让我深深的感动着。 

  每每当我们将自己置身与一个庞大而陌生的环境,然后重新,如同婴儿一样认识一片世界。可以不停地相遇与离别,不留下遗憾。可以看到,所有会让自己感动的东西。可以不停地给自己的生活与心新鲜的空气。关于理由,很简单,因为期待,因为好奇,或者,因为一点点的寂寞……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