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空谷幽兰 童话藏居 >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的发展之道

时间:2011-05-26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袁晔 张芽芽 海明威

  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城前往甲居藏寨,7公里的路程要走约半小时——汽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盘旋向上,最后一个转弯后,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甲居呈现眼前。

  向阳的高山坡地上分布着上百栋红、白、黑三色相间的石砌小楼,炊烟萦绕在白塔和五色经幡之间,寨子背靠皑皑雪峰和茂密森林,碧绿的大金川河在谷底奔流不息,甲居仿佛是令人神往的桃花源。

  甲居是当地藏语“百户人家”的意思,现在,这里已不仅是百余户藏胞世代居住的家乡,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以体验藏族文化和田园生活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正改变着这个深山村落的命运。

  2007年,甲居创纪录地接待了4万多人次游客,他们体验民俗、品尝藏餐、学跳锅庄,享受在城市里难寻的宁静与悠闲;甲居仅门票收入就有120万元,是2003年的12倍。在全村率先搞旅游接待的宝生说,最初根本没想到会这样好。

  然而,63岁的拥忠贝姆在上世纪80年代当选甲居一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时,最担心的却是村民的吃饭问题。她说:“山区的可耕地少,光靠种粮食维持生计很困难。”

  甲居曾探索过一些脱贫致富的路子:开采山里的云母矿,但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工厂关闭了;种植苹果,却又要面对价格波动的市场。

  “总是没有长久稳定的收入来源。”拥忠贝姆说。直到2001年,慕名前来参观甲居的一些游客让村民们意识到:祖祖辈辈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挣钱的门路——提供给游客食宿可以带来比种地养牛、外出打工更多的收入。

  这一思路摸准了中国的发展脉动——经济增长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能力外出旅游,而拥有壮美自然景观和独特人文魅力的藏区自然像磁铁一般吸引着游客。当时,丹巴县决定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业,并首推历史悠久的藏族村寨和石碉群。

  64岁的宝生回忆说,一开始工作并不顺利,因为大家“谁也没搞过旅游接待,都不愿意做”。刚从政府部门退休的他率先尝试,但也面临挑战:因从未做过生意而不好意思收客人的钱,同时又对“转型”做服务工作感到有点不适应。

  但克服了创业的艰难后,宝生的收获十分丰富:旅游接待年收入从2001年的2万多元增加到2007年的10万元。而且,许多游客都成了他的朋友,客人寄来的照片贴了两面墙。

  有了他的成功范例,参与接待的农户不断增加。现在甲居160多户中有三分之一具备接待能力,没有参与接待的村民,也能从门票收入中得到提成。

  为帮助村民提高接待水平,丹巴县旅游局等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组织接待户参加导游讲解、服务、卫生等培训;改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邀请建筑专家设计民居改造方案,提供低息贷款帮助村民把原本低矮昏暗的住房改建成宽敞明亮、藏族风情浓郁的客房。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甲居评为“中国最美丽六大乡村古镇”第一名。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甲居村民一直在摸索着实现游客接待、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的良性互动。

  许多游客是为体验藏族文化而来甲居。“游客对甲居的历史、传说特别感兴趣,村民就将给他们听,增加大家对我们藏族文化的了解嘛。”拥忠贝姆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藏寨担任讲解员、表演员,很多人还接受了专业培训,“他们对甲居的历史和文化比我这个老人知道的还多”。

  旅游旺季时,甲居的藏族风情文艺活动相当丰富,有卡拉OK、有舞会,唱的是藏族歌曲,跳的是藏族舞蹈,宝生家门口的空地上就经常举行篝火晚会。“客人都很愿意跟着我们学跳锅庄,有的人其实平时是不跳舞的。”他说。

  在甲居旅游业正蓬勃发展的时候,2008年发生的拉萨暴力事件等严重影响了包括甲居藏寨在内的藏区旅游业,甲居当年的门票收入跌到不足40万元。

  如今,冬去春来,甲居村民更加看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宝生在为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做足准备:新建的5间客房要更加舒适;要请专业藏餐厨师提供更丰富、更精致的藏餐;要继续收集、整理村里的民间传说讲述给游客。

  “我们想让更多的客人住下来,让他们有看不厌的风景、听不完的故事、吃不够的美食。”宝生说,黝黑的脸庞一直带着微笑,在冬日和煦而灿烂的阳光里。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