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灵魂歌手朱哲琴 > 歌者风采

美刊:朱哲琴希望把民歌融入主流

时间:2011-06-09 | 来源:新华国际 | 作者:邓肯·休伊特

  美国《新闻周刊》11月 21日一期文章 原题:中国创造(作者邓肯·休伊特) 

  这里是现代化的上海大剧院。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郭涌走上了舞台。他向乐队致意后,就准备演奏了。但他举起的既不是笛子,也不是长号或者双簧管,而是一根长满树叶的树枝。他吹奏树叶模拟出了清脆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布依族传统民歌。其他登台表演的还有蒙古族呼麦歌手、哈萨克族冬不拉乐手,以及苗族山寨的四人合唱组。 

  这是大剧院第一次上演这样的音乐,以前这里通常演奏的都是西方交响乐。与这些少数民族音乐家穿插表演的是歌手朱哲琴,她用轻快空灵的声音演绎了在传统音乐基础上创作的全新歌曲,这次音乐会体现的也正是她的音乐理想。朱哲琴始终站在中国当代音乐的前沿,上世纪90年代,她凭借浓郁藏族风格的专辑、《阿姐鼓》和《央金玛》,成为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音乐人。现在,她把保护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为自己的使命。 

  2009年,在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命为“中国亲善大使” 后,她与一组摄像师、摄影师和作家一起前往中国部分最偏远的地区,试图记录下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在历时4个月的长途跋涉中,他们记录了1000多首歌。他们听到了苗族年轻人在山上唱的情歌,侗族人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演唱的多声部歌曲,还有只在西藏一个村庄中发现的古老宗教音乐。但朱哲琴发现,很多最好的表演者都已经老了,一些音乐形式濒临消亡。 

  “这些音乐之美深深地震撼了我,”她说,“但它们需要支持。我希望当代的人们也能看到这些东西的美”。 

  因此,朱哲琴决定让更多的观众见识到这些音乐家。他们的巡回音乐会演出地点还包括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杭州大剧院。她还计划出一张专辑,里面将同时收录原始的民歌录音以及新创作的歌曲。朱哲琴准备用音乐会大部分的收益和专辑 10%的版税来资助400位老艺人,让他们每人在家乡收5位徒弟,把自己的音乐技艺传承下去。 

  朱哲琴还希望把这些民歌带进主流音乐,重新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如果你把一件东西看作博物馆里的古董,那它就会逐渐消亡,”为音乐会担任作曲的留法蒙古族音乐人吕佳佳说:“年轻人认为这些都是他们的奶奶辈唱的歌。而这样的重新包装会为年轻人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他们会说:‘嘿,想不到这些音乐这么酷。’” 

  朱哲琴认为,中国应该对自己的传统根基有全新的认识。 “西方艺术现在已经充斥中国;在音乐学院里,西方古典音乐都是第一位的,”她说,“但我们不能只是模仿西方。中国要想真的为世界音乐怍出贡献,我们就必须走自己的路。那么当今什么能代表中国呢?”在她看来,答案就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充分利用中国多种多样的传统,以“确保我们的文化传承不会停止”。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