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藏传“擦擦”:拥有生命的宗教泥塑

擦擦在藏区的传入

时间:2011-08-16 | 来源:百度百科 | 作者:

  在藏传佛教史上,佛教文化与藏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时间公认为公元4世纪吐蕃第28代赞普拉托妥日念赞在位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印、尼的佛教徒与吐蕃的首领有了第一次的正面的接触,并随着吐蕃在藏区统治势力的扩张、吐蕃政权的建立以及松赞干布的统一事业的胜利,使这一次的接触在藏族历史上有了特殊的意义。

  在《青史》中记载:“‘三下赞’中后者之子为拉托妥日念赞,此人系普贤菩萨化身。当此人坐于温布拉卡堡寨之顶部时,自天空降落《宝 经》《诸佛、菩萨名称经》以及金塔等等,逐称此诸物为‘年波桑哇’并予以供奉,因此其享年为一百二十岁。伦巴班智达说:由于当时苯波(苯教徒)意乐天空。遂说为从天而降。实际是由班智达洛生措(慧心护)及译师里梯生(李提斯)将这些法典带到西藏的。藏王不识经文复不知其义,因此班智达和译师也回印度。这些说法比较为正。”在《雅隆尊者教史》中也有记载:“从天降下了《诸佛菩萨名称经》、一肘高小金塔、《宝经要六字真言》、如意珠碗、牟陀罗印等,又出声授记曰:‘兹历五代,始解此义’虽不识此等为何物,然极其稀罕,遂置于王宫殿堂,供以御酒、碧玉、果品。是故,王虽已八十高龄。然返老还童,白发变黑,面无皱纹,肌肤柔嫩,享年一百二十岁。”在《智者喜宴》中,对“年布桑哇”之圣物进行了补充说明:“其中有一尊四层级碧玉塔(也说金塔)。枳扎玛尼印模(tsin tra ma nai'i brkos phor)是指十一面如意宝观音陀罗尼模具。牟枳恰迦( mu tra'i phyg rgy )是指一块一肘高上有天成六字真言的宝石。”对以上资料的内容,我们做一番简单的分析,不难看出“年布桑哇”中既有佛经,又有佛塔;同时还有佛像,是佛教徒个体或佛教活动场所必备的三样基本信物,佛教中称“三所依”,分别代表佛的身、语、意。其中,佛像代表佛身,佛经为佛的语,佛塔代表佛的意。“孜尼扎牟尼印模”( tsin tra ma nai'i brkos phor )中的 brkos phor 是指印模,也即擦擦的模具。在“年波桑哇”圣物中出现的“孜尼扎牟尼模印”实际上是一件十一面如意宝观音总持咒为主要内容的擦擦模具,是西藏历史上出现的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件擦擦模具。早期的佛教传播者在异域传教时很可能携带小型的'嚓嚓'模具,用这种佛教膜拜物以直观的形式进行传教。应该说语言、文字受限的区域,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年波桑哇”的圣物,在公元九世纪建造桑耶寺时,作为内藏圣物装入了桑耶寺大门外白塔的塔肚内。这件擦擦模具的具体形制如何我们已不得而知了。  

  在公元七世纪正式传入吐蕃社会之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曾经亲手印制了一些擦擦,后来装藏于大昭寺的几尊重要的佛像中。另外,建造西藏佛教第一寺院-桑耶寺时期,莲花生大师亲手印制了五尊及二十五尊为一套的印有莲花生大师本人塑像的擦擦。这几尊擦擦作为稀世圣物,部分至今收藏于较著名的宁玛派寺院佛龛里(民改前琼结白日寺就藏有一尊,为该寺镇寺物)。公元11世纪,阿底峡尊者入藏之后,在尼唐卓玛拉康(尼堂度母殿)附近主持印制了大量的擦擦。史记作者把当时这一情景形容为'嚓嚓'堆成的小山。可见其数量之大。约为同一时期建造的后藏夏鲁寺主殿墙壁上镶满了几种佛像擦擦。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形象生动、比例匀称。应当属于12世纪以后印度帕拉王朝的艺术风格影响下的造像风格,至今保存完好的这些'嚓嚓'印制年代可能晚于12世纪。但这个景点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嚓嚓'的供奉形式和用途。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