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八廓街:见证历史变迁

八廓街:转经依旧

时间:2011-04-25 | 来源:中国西藏 | 作者:

 

清晨八廓街的转经人群从阳光中走过 摄影:车刚

  拉萨,藏语中圣地之意。冬天的拉萨少了旅游者的喧哗,却多了一份朝圣者的安祥与虔诚。在冬季,农区的农民卖了青稞,牧区的牧人宰了牛羊,大家都有钱有闲,于是到拉萨朝圣变为一个普遍性的行为。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云集在拉萨,这让它更充满了圣地的意蕴。

  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熙熙攘攘的信徒绕着大昭寺顺时针转着;手上的转经筒也是顺时针转着;寺院墙外的转经筒也被人顺时针的转动着;合着缕缕煨桑的青烟,形成一股巨大的旋涡。

 

从遥远的牧区来到八廓街朝拜的小女孩 摄影:车刚

  这旋涡的产生地当然只能在八廓街,古城拉藏最早的街区,也是信徒们来拉萨最集中的地方。它的历史与大昭寺一样长,至今一千多年了。不论朝代变迁,时光流转,它一直是古城拉萨的中心街区,至今还较完整地保存着原来面目与藏族人的居住方式,也是拉萨人的骄傲。八廓,“八”在藏语中是中间的意思,“廓”就是转经道,“八廓”的意思就是中间的转经道。这是相对于大昭寺内的转经道而言的,所以“八廓”也被人理解为围绕大昭寺的街道。

  八廓街最初是藏传佛教信教群众转经的路线,从它开始,慢慢形成了拉萨古城。大昭寺建成以后,四方游僧、八面信徒纷纷而至;大昭寺周围逐渐出现了一些建筑,为远道来朝佛或做买卖的人提供了落脚之地,八廓街渐渐成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周围又出现了一些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之类的建筑。许多虔信佛教的人干脆背井离乡来到大昭寺周围住了下来,接着,相应的服务设施、货摊店堂、手工作坊也发展起来了,八廓街最终演变成现在的模样。可以说,古城拉萨的发展史也是八廓街的变革史。

 

清晨八廓街的转经人群从阳光中走过 摄影:车刚

  八廓街虽然是从藏语音译过来的,不过倒也有几分形似,这条街道是六角环形的。在街区之内,僻巷幽幽,曲途自通,宫厦套着百屋,傍着古寺,弥漫着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转累了,就在大昭寺广场随便找一个能晒到太阳又能靠着墙的地方晒着冬日的太阳。据说,晒太阳的方式已上升到行为艺术的高度,是具有小资情调的人们来西藏的第一目的。不过,话说回来,就着冬日温柔的太阳,把自己发霉的心灵在圣地中的圣地显摆一下,也确实快意。

 

八廓街出售的藏人喜爱的白海螺和念珠 摄影:扎西

  在街区之外,却是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两旁商店林立,摊贩聚集,热闹非凡。各种氆氇、围裙、宝石戒指、藏刀、藏帽、转经筒,奶渣筒、经书、木碗,卡垫,各种质地的手镯、项链等等独具风格,令人爱不释手的藏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漫步其间,宛如进入一个民俗大观园。当然,除了藏式工艺品及内地制造的旅游记念品外,外国货也为数不少。街边的许多小店里出售各种舶来品,许多商品上都贴着稀奇古怪的商标,有印度的佛珠、尼泊尔佛像、不丹唇膏、西班牙的指甲油、法国香水等。

  在冬日,还有一个失传已久的以货易货的传统再现。那就是信徒们带来老旧流传了几辈子的不再用的藏饰,与店主交换最新的流行款式。

  摩肩接踵的朝圣人群带来了商贾如流,货如轮转的异常繁华的商业气象。信徒们的“转”是顺时针心灵内的流转,而货如轮转,转的可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物资间的互通有无。这两个看似对立的精神与物质的问题,通过“转”这种方式,各取所需,在八廓街里相安无事,在冬天,达到最佳的和谐统一。

 

八廓街卖氆氇的小贩 摄影:扎西

 

八廓街出售的金铜佛像 摄影:扎西

  无论“转”什么,转累了,八廓街内遍布的甜茶馆,餐馆,餐吧都能让你得到最好的休息,玛吉阿米就是这样的场所。它位于八廓街东南边,黄色的房子让你一眼就能从街上白色“盛装”的建筑群中认出它来。传说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在此住过。上到楼顶,还是就着冬日暖和的阳光,喝着浓浓的甜茶,往下一看,就是正在顺时针转经的信徒。回过头来,看着这沧桑的超过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就是冬日的八廓街,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当地有一句话,来拉萨不朝靓大昭寺,就等于没有到过拉萨;而去完大昭寺后,不去转八廓街,就等于做了件新衣服没有衣领。这句话绝了。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