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逝去的记忆 西藏贵族的旷世庄园

西藏奴隶主的理想乐园之四宗“最”

时间:2011-08-19 | 来源:行者藏地大讲堂 | 作者:

  朗色林庄园被誉为“西藏农奴社会的缩影”。修建时期前后共用了26年。它聚旧西藏王侯的奢华与农妈的悲惨为一体,监狱、窝棚、马厩、粮仓、客厅、佛堂、林卡、暗道、防御墙、护城河等等一应俱全,设计之巧妙,技艺之精湛,让人瞠目结舌。一幅喇嘛王国的全景图,一段地方政权的纷争史,洗脱脱就在眼前,满目奢靡的天堂与痛苦的地狱,强烈地冲击人们的心灵。

  第一宗“最”显然就是庄园的显赫地位了。庄园楼层共有7层高,在第三层里有一个朱红色的16术会客大厅,在庄园里的柱子的设置是分等级的,除了达赖喇嘛使用的24柱之外,这里是级别最高的了。而在庄园座北朝南的楼体顶部,有一金光闪耀的法轮徽记,这表明庄园里曾经诞生了活佛。而朗色林庄园有别其他贵族庄园的一个特色就是,还依附着墙体修建了一列专供活佛使用的经楼,它与主楼连在一起,浑然天成,但是只有活佛才能使用。经楼有7扇雕梁画栋的花窗,花窗外有外沿的甬道,采用的是当时时尚的英国、印度式的风格。推开花窗的时候,阳光会像洒金似的铺满了整个经楼,幼小的活佛曾经在这里诵经、晒太阳,与窗外的飞禽玩耍,即使是现在游客也能在甬道上捡到一枚枚新鲜的鸽子蛋。

  在顶层露台还有活佛专用的厕所,它是悬空的,排泄物从高处坠落之后会整合在泥土中,变成尘埃。我想那种感觉应该与现在在飞机上的“飞泄”相似。

  第二宗“最”,应该就是功能最齐全了。第一层是畜圈和关押农奴的牢房,第二层和第四层是粮仓、储藏室、酿酒坊、织卡垫氆氇房、账房和厨房。第五层至第七层是朗色林一家的起居室、客房和经堂。在庄园的正之上,有两级露台,管家站在第一级露台,主人则站在第二级露台上,向匍匐在院子里的农奴们发号施令。当作为一个旅行者设身处地站在露台上时,那种等级森严、威令天下的感觉一下諔自然地蹦了出来。

  第三宗“最”就是最具防御性的城堡了。庄园内的每层楼都是用传统的阿嘎土制成的。农奴们要先将取自冈底斯山脉的阿嘎土夯实,没有了水份,再用桐油来磨,这样夯磨出来的楼面不仅像镜子样光可照人,而即使便是里面的木头腐烂了,也可以像水泥一样坚硬而不塌陷。而宽及1.5米的墙体上,还采用了白马草墙,白马草采自常年积雪的高海拔山顶,将每根大小都均匀的白马草扎整齐,再刷上红漆,不仅可以减轻墙体的重量,而且还可以牢牢地吸住远处射来的箭矢,因此白马草墙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抓箭墙”。

  在庄园的外围,即是双重围墙与护墙河。在内围墙四角上,建有守望的碉楼,大门就设于东墙正中,有3炞宽。而在内墙与外围墙之间,还开筑了一条宽约5米的护墙河,护墙河在藏式建筑中是很少见的,显然是朗色林大贵族吸收了汉式的紫禁城风格。内围墙的墙体有中空的门,侍卫可以从这里进去围着墙体巡逻。那时的朗色林庄园是固若金汤的。

  第四宗“最”就是最奢靡腐朽的生活了。要想知道旧西藏贵族过得什么 样的生活?江孜的帕拉庄园会在无声无息的废墟中给我们提供一个活的标本。

  在庄园太太的卧室里,梳妆台上的全套化妆品,均为英法国进口的,不仅在当时是最高级和时髦的,现在看来也不落伍很“现代”。比如木质的羽毛球拍、小提琴盒、旱冰鞋、讲究的帽盒、卧榻上铺着的云豹皮、鹿皮、镶金的马鞍、进口的留声机、英式马靴乃至进口地毯、毛线、钢笔,应有尽有,光是劳力士手表就是好几块——仅这一屋子的东西,还不得值几百万、几千万?!

  除了学习印度传来的英国生活方式,当时的贵族以在庄园林卡中种植各种树木为时尚。朗色林一家曾经数次从印度购买树种,驱赶着马帮、牦牛的运输队要渡过炎热的恒河、翻过冰天雪地的喜马拉雅山,一路跋涉数千公里,才能回到藏区。而为了让来自亚热带的树种能够在高海拔的地区成活,当时的农奴采用了每上升500米,就将树种植在这一地区过冬的方式,等到来年再往上搬迁500米,再适应、再过冬、再搬移。很多漂亮的树和劳累的奴隶就这样死在了荒凉的路上,而现在在朗色林林卡里生长着的30多种珍贵热带树木,我不由得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 ,这移栽热带作物的过程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